三下乡进行时 |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022-02-19 15:23:26 叶茗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100年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100年,更是中华儿女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的100年。值此之际,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青春沂蒙”红色基因实践团于8月7日进行了“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百年初心”实践活动,以此重温峥嵘岁月,致敬英雄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员有物理科学学院平力、商学院黄子莹、纺织学院杨思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黄尚琪。



访寻地点一: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


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实践团首先来到了临沂市费县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的抗战路线,感受沂蒙精神。大青山位于蒙山东麓,海拔686.2米,是费县、沂南、蒙阴三县交界处的最高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

微信图片_20220219151303.jpg

大青山战役,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反击日伪军扫荡绥中、绥西和绥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著名战役。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调集53000余人, 由日军侵华总司令俊六坐镇临沂督战,日军山东管区司令土桥中将指挥,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1941年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移驻费东县大青山西侧的胡家庄、大古台一带。当日,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发起绿云山战斗,为免受损失,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等后方机关也相继转移到大青山地区。敌人得知这一情报后,连夜调集重兵,合围大青山。此时陷于敌人包围圈的我方人员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在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的指挥下,首先抢占制高点,以阻击敌人,掩护领导机关和非武装人员突围。这是山东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这场战斗中,万余非战斗人员与装备精良的5.3万敌人殊死斗争,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敌人消灭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被彻底摧毁。




大青山突围战是抗战时期山东敌后战场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在突围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展示出他们极富感召力的人格力量和浩然正气。沂蒙的每一寸土地无不浸染着烈士的鲜血,沂蒙的山山水水处处回荡着英雄的事迹,还有许多的无名英雄,牺牲在战争中,我们不能用功名去评价他们,他们在自己最好的年华,将生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






访寻地点二: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紧接着,实践团前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进行探寻。




1940年,《沂蒙山小调》诞生于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原属马头崖乡,后马头崖乡并入薛庄镇)白石屋。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当地的反动势力“黄沙会”散布谣言,阻挠群众参军。我军民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积极运用宣传武器配合活动。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文工团员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在一间民房里写成歌词,另一名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以山东逃荒到东北要饭的调子为基调谱曲,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在一次庆功会上,阮若琳唱了这首歌曲,群众听后情绪激愤,当场就有300多人报名参军。1946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汇演,受到陈毅元帅称赞,轰动全国。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大约在建国前后,才形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1999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以启后人,永志不忘。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


《沂蒙山小调》至今已传唱至大江南北,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蜚声海内外。访寻的最后,实践团来到了小调第三代传唱人宋守莲老师的家里,请她为我们现场演唱了《沂蒙山小调》。




实践团的访寻到此结束,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会永远流传,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阅读  113
分享 收藏
在看


责任编辑:赵斐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