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协同育人,共建联建赓续文脉——“内地与港澳师生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学活动”圆满完成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由教育部批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主任、我系党支部党员代表党安荣教授牵头组织的“内地与港澳师生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学活动”于五一假期顺利完成。本次研学活动聚焦“探索长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主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育人铸魂作用,深化内地与港澳师生交流合作,推动高校党建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
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学活动启动仪式
此次研学活动由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榆林高新二中等高校和中学的30余位师生共同参与,组成三支调研小组,围绕陕西榆林地区长城与黄河文化遗产的现状开展多维度调研,并就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进行深入探索与交流。
明长城高家堡参观学习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开启行程后,研学团队相继走访了余子俊纪念馆、石峁遗址、陕北民歌博物馆、黄河文化博物馆等多个文化节点,涵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黄图文化等多个主题。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讲解、访谈记录与数字建模等手段,学员们对中华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历史演进与社会价值形成了系统认识。
研学团队于镇北台
活动中,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榆林地区明长城的历史建构与战略地位,重温余子俊等历史人物为边防工程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激发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同时,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整理与数字化建模训练,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服务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切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学是教育部“内地与港澳师生交流计划”重点项目,旨在推动三地青年学生的交流与融合,增强港澳青年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活动充分体现高校党组织在加强思想引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进融合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也是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
余子俊纪念馆参观学习
研学过程中,三地师生通力合作、协同攻坚,不仅收集了大量长城文化遗产的实地资料与数字图像,还就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交流。这种基于党建引领下的校际共建、区域联建模式,有力推动了学术资源的融合共享,为构建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学团队进行分组汇报交流
未来,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围绕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创新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拓展党建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新路径新实践,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