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实践之“集体备课”: 党建引领下的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指出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教学备课作为培育人才这一“第一资源”的重要环节也需要创新升级,牢牢把握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不断深化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2024年以来,城市规划系党支部继续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依托规划系本科生《城乡规划导论》的课程教学,创设每周二“党政联席集体备课”特色活动,由此实现课程教学的集体广泛深度参与,并通过例会制研讨、课程试讲、导学思政分享及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及实践途径,有效提升课程成效和学生全球竞争力培养:
(1)例会研讨与集体备课。党支部固定于每周二中午举行集体备课活动,支部成员按照二级学科方向分解备课任务,形成多个专业领域小组,通过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汇聚各方向前沿专业信息与案例实践形成授课内容。
(2)课程试讲与集体听课。支部在教学中创新融入课程试讲环节,发挥集体智慧与个人专长,通过逐讲试讲中的自评互评来不断改进授课质量。每一讲的正式讲课开始时,支部组织各课组教师集体听课,全面了解课程讲授现场效果,帮助完善课程建设。
(3)支部共建与公开课堂。城市规划系党支部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展全方位和多样化的支部联合共建。导论第一讲在规划展览馆开讲,有效提升课程感染力与丰富度。
(4)实地调研与文化自信。支部教师带队学生前往各地进行实践考察,与在地居民就居住情况、就业保障、社会经济问题开展访谈,引导学生做“以人为本”的设计。支部支持师生开展海外实践,由多位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分别前往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海外研学,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塑造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知。
图:集体备课中的课程试讲
图:正式课堂上的集体听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