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支部创新构建“1+3+5”项目集群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新格局,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一、“1”个总项目:夯实样板支部建设,融入育人体系
该体系以1个总项目为核心,紧紧围绕党建服务和“三全育人”的中心任务展开。在加强“样板支部”自身建设方面,从多个维度发力:强化组织建设,优化架构,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打造专业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效能;完善制度与运行机制,保障工作有序开展;积极探索跨部门跨区域共建共治创新模式,拓展发展空间。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样板支部”的政治功能、治理功能、组织功能、评估功能以及自我发展功能。同时,将“样板支部”的合作全面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努力营造“党旗握我手中,党性在我心中,为党服务责任在我行动”的浓厚育人氛围和积极工作态势,让党建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3”个子项目:聚焦关键领域,破解育人难题
重点培育的3个子项目,精准回应社会与学生的重点关切,着力解决学生党建工作的痛点和难点。
(一)党性修养育人
在“党性修养育人”子项目中,借助“三会一课”开展“三对照”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和学生对照靠拢党组织时的初心、入党申请书的承诺、入党誓词的信仰,从党性修养的七个方面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建设、自我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共产党员本质属性的内化,锤炼过硬内功,让党性修养成为党员师生的鲜明底色。
(二)心理健康育人
“心理健康育人”子项目多管齐下。首先选择试点专业,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在线“心愈”工作室、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室,完善特殊学生心理档案的软硬件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此外,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和就业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焦虑等心理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剖析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因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实践活动支持策略,切实回应社会、家长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痛点问题。
(三)综合实践育人
“综合实践育人”子项目致力于将常态化的专业技能实训实习与专题化、项目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贯通式一体化设计。持续推广“红色马拉松”“红歌解读与咏唱”“职业技能竞技与展示”等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同伴互助、朋辈帮扶,借助外力支持,全方位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本领。
三、“5”个短课程开发计划:推动课程建设,促进课堂融合
学院还制定了5个短课程开发计划,旨在通过课程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培育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示范教学团队1个;开发幼儿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系列短课程不少于5个;开发自然教育素养提升课程综合化改革案例不少于5个;开发生态文明与自然教育线上颗粒化资源不少于40个。
这些短课程的开发借助样板支部的一体化工作计划和运行机制,带动各院系开展短课程互选互学。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机联动,促进现实课堂、虚拟课堂、人机互动现代课堂等不同场域的协同,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文化思政、项目思政、技能思政等项目载体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具综合性、创新性的学习体验。
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支部的“1+3+5”项目集群服务工作体系,为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望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上取得显著成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