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主题为“守正创新 科普为民”的202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大会在重庆举行。会上公布首届中医药科普工作典型案例名单,我馆申报的案例《加“数”前行,让中医药科普场馆焕发新生》喜获入选。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的“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推动中医药文化高效传播,近年来我馆频出新招,多措并举推动数字化,构建中医药科普大矩阵。魔墙展示系统、海洋药裸眼3D互动体验区、行方奥妙•经典名方多媒体数字互动展项、导览机器人、LED全彩3D户外大屏、“百草园”MR眼镜互动体验区、虚拟博物馆、云展厅、长三角中医药数字博物馆、《海派中医馆》短视频、云端馆校联动课、直播课堂等纷纷亮相。
馆长李赣受邀在会上分享我馆数字化建设的背景、实施过程、成效与影响、创新性亮点及未来展望等。他表示,经数字化加持,我馆实现传播途径创新,在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的同时,满足了公众对沉浸式体验的期待,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医药国际交流提供了新路径。
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开展首届中医药科普工作典型案例征集,旨在通过挖掘中医药科普领域的典型实践成果,全面推广展示中医药科普创新实践的典型经验案例,助力中医药科普工作提质增效,推动中医药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我馆将以此次案例入选为契机,不断深化中医药数字化科普,以创新形态守护文化根脉,让传统中医药智慧在科技之光中持续绽放光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