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应对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探索教学评价改革路径,11月12日下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实验楼1C220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以评学为主”课程教学评价典型案例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特邀《基因工程原理(双语)》课程负责人薛海燕教授担任主讲,学院班子成员及专任教师参加。

薛教授以教育部“人工智能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指导精神为引,首先阐述了教育评价从“以评教为主”向“以评学为主”转型的迫切性。她指出,数智时代的育人重心已从“学知识”转向“强能力”,教学模式正向“师/生/机”三元交互深化。随后,薛教授结合其主讲的《基因工程原理(双语)》课程,系统分享了构建“以评学为主”教学评一体化体系的实践与思考。她详细介绍了如何依托学习通平台,将课程目标解构为可衡量的指标点,并贯穿于课堂小组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辩论、PBL(项目式学习)任务、作业与随堂测试等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中,实现对学生知识、思维、能力与素质的全过程诊断与培养。此外,薛教授还展示了课程在知识图谱构建、AI助教应用等个性化学习路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体现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最后,薛教授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内心的火焰”作结,强调了教学团队在引导学生从“知识碎片”走向“知识体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本次交流会案例翔实、见解深刻,为全院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课程评价改革范式。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将对标优秀案例,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共同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