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延安故事丨“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第十五期)

2021-05-12 19:30:26 影视系

红色延安故事丨“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第十五期)

导语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里铭刻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的感人事迹,孕育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和民族复兴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十三年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浴火重生,在延安的黄土地上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传奇,书写了永载史册的辉煌胜利。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任时光荏苒,红色延安的故事永远熠熠生辉。让我们一起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文化。

熊向晖是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龙潭三杰“后三杰”之首。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7年12月至1947年8月受党的派遣,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特殊贡献。

微信图片_20210512192610.jpg

熊向晖
1938年春的一天,胡宗南面见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团员。战地服务团由进步青年组成,胡宗南希望熊向晖在其中挑选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加以培养,为自己所用。
佩中将军衔的胡宗南,手执服务团名册,依次点名问答。胡宗南依照印象在每个人的名字后面画圈,大多数一个或者两个,少数有三个圈,只有一名青年,画有四个圈。这名青年叫熊汇荃,清华大学高才生,父亲是国民政府湖南高等法院院长。胡宗南深信自己发掘了一名得力干将。次日,胡宗南的秘书找到熊汇荃,说胡先生邀请他进行个别谈话。1938年5月初,胡宗南将熊汇荃送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1939年3月学习期满后,熊汇荃被胡宗南调到身边,并很快成为了胡宗南的左右手,一路从侍从副官升任机要秘书。
尽管熊汇荃受到胡宗南的赏识,但让胡宗南万没想到的是,1937年的秋天,熊汇荃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熊汇荃就积极参加北京的学生运动,接触了进步思想,并很快就成了学生抗日团体——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骨干。在先锋队中,出身官宦之家的熊汇荃学习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完成了从富家子弟到进步青年的思想转变。
1937年12月31日,他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当时周恩来到武汉给一些进步学生作演讲,熊汇荃也在其中,他受共产党“誓死抗日、保卫国家”的积极抗日政策的鼓舞,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这一天,成为熊汇荃走上革命道路的开始。 
中共中央针对当时的抗日形势以及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开辟“隐蔽战线”的重要决定,计划将一些思想进步、立场坚定的优秀青年党员安排到国民党内部。在两党和平时,这些青年可以继续抵抗日军的侵略:一旦国民党对共产党实施打压和攻击,他们就可以为保卫我党起到积极作用。用周恩来的话说,这是一些“闲棋冷子”,当然也希望他们一直“闲”下去,“冷”起来。

微信图片_20210512192634.jpg

胡宗南左熊向晖右
中共北京地委的领导蒋南翔推荐了熊汇荃,并汇报给董必武和周恩来。在充分了解熊汇荃的具体情况后,周恩来非常满意,说“这个角色非熊莫属”。此后,报名参加服务团、接受胡宗南的面试以及进一步成为胡宗南的秘书,这些都是“共产党一手安排的”。熊汇荃还在组织的建议下,改名为熊向晖,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间谍生涯。
熊向晖担任胡宗南秘书不久,就得到胡宗南的器重。蒋介石给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晖签收,而胡宗南下达的命令也都是由熊向晖起草。起草胡宗南的讲演稿更是熊向晖的“拿手好戏”,这个“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助手”深谙胡宗南的脾气,写出的讲演稿“激情和说理兼有”,完全符合胡宗南的口味。胡宗南由此对熊向晖的态度渐渐由欣赏到完全的信任。

随着抗日形势的明朗,1943年开始,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敌对情绪高涨。1943年6月1日晚,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官邸会议,决心取消中共武装和根据地政权。蒋介石随即密电胡宗南——借共产国际解散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行动绝对保密。胡宗南完成布置后,于7月2日正式确定了进攻边区的时间:7月9日。 

微信图片_20210512192708.jpg

而在7月4日,胡宗南却收到朱德的明电:“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原来,国民党的作战计划早在7月3日就由熊向晖传出,再通过八路军驻西安的电台发到延安。毛泽东在7月12日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质问国民交》中提道“不料近日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即担任河防的第一、第十六、第九十等三个军中,开动了两个军,第一军开到彬县、淳化一带,第九十军开到洛川一带,并积极准备进攻边区,而使对付日寇的河防,大部分空虚起来。”这篇晚三天的社论直接印证了国民党的作战计划已被熊向晖提前传出,并在党中央的掌控之中。

党中央接到情报后,及时拟定了这个类似“空城计”的作战方案,一方面,破例引用情报,正面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日、挑起内战的罪行;另一方面,则迅速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保卫延安。国民党的阴谋没有得逞。胡宗南发觉有人泄密,但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自己的贴身秘书熊向晖所为,并没有太多追查。

1947年2月,熊向晖和相恋多年的湛筱华结婚,蒋经国是证婚人。婚礼过后,两位新人开始蜜月旅行。1947年3月1日,两人正在杭州游玩,熊向晖被自称国民党保密局的人叫住,他起初担心是自己身份已经暴露,思索该如何应对。等被带去见胡宗南后,事情才明了。原来,此前熊向晖已计划赶美留学,只因机票不好买,才一拖再拖。胡宗南却命令熊向晖延期赴美,要熊向晖回到身边再辅助他三个月。蜜月也不得不中途结束。

3月8日晚,胡宗南带着熊向晖等少量人员,秘密离开西安,辗转来到洛川。在洛川小学,与先期到达的几名国民党高官会面,组成前线指挥所。而熊向晖则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将胡宗南的日常动态报告给党中央。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他决定冒险行事,将情报用信函的形式写在白纸上,装在印有战区第一司令部长官的大信封里。为保险起见,他同样的信都要写两封,一封寄给王石坚,另一封寄给王石坚的朋友潘裕然,源源不断的情报就这样被送到了党中央的面前。党中央果断放弃延安,在陕北地区与国民党玩起了“捉迷藏”。

微信图片_20210512192740.jpg

因为有情报工作的保障,虽然力量相差悬殊,但共产党总能一次次从敌人眼皮底下逃走,还会时不时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胡宗南的部队非但没能“给共军以毁灭性打击”,反而损失惨重。正应了毛泽东在窑洞里留给胡宗南的一首打油诗:“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国民党“闪击延安”的计划破产。毛泽东大赞熊向晖,说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周恩来也称赞:“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工作卓越,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属于前三杰:解放战争期间,又有三位突出的情报人员(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同样一人能敌万千军,创造了情报工作的奇迹。他们就是后三杰。”
1949年11月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特设午宴招待国民党元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周恩来把熊向晖介绍给大家,几位元老都有些惊讶:“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众人恍然大悟,张治中说:“早知道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今天才知道,在情报工作上,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
12年对人的一生来讲,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对于熊向晖来说,一直为党默默地工作着,用那个时代的词汇来表述,就是“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作为中共情报工作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熊向晖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他以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胡宗南赏识,巧妙地送出国民党“闪击延安”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国民党反共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延安党中央等屡建奇功。
执笔人:徐雯婷

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链接:《红色延安的故事》丛书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挖掘延安精神这个宝藏,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编写的一套系列丛书。丛书一共分为“理想信念篇”“求真务实篇”“联系群众篇”“艰苦奋斗篇”和“清正廉洁篇”5个分册。本书精心选择编写了延安时期老辈革命家和老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方面的30个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他们在民族危亡关头和人民解放事业中英勇奋斗、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阐释了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崇高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这些故事是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张敏 王通 张少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