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实践进行时|踏寻旧址 践行初心

2024-07-11 17:45:20

2024年6月30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研究生第四、第九、第十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前往承载着中国革命光辉历史的圣地——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纪念馆参观,踏上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citywalk。这不仅是一场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信仰的重温。

2.jpg

3.jpg

一大会址:初心启航的地方

4.jpg

党支部主题教育实践的第一站是一大会址纪念馆,一进展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的诞生,感受到了革命先驱们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初心与使命。站在那间充满历史意义的会议室前,每一位同学都深刻体会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5.jpg

6.jpg

7.jpg

8.jpg

在党旗前,支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全体党员时刻铭记入党誓词,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温入党誓词

1.jpg

二大会址:方向明确的灯塔

随后,支部党员赴中共二大会址参观学习。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展现出卓越领导力和远大抱负的见证。党的二大不仅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更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学们在这里驻足沉思,深刻感受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不断前进的精神品质,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9.jpg

10.jpg

11.jpg

12.jpg

活动总结

此次参观学习,不仅让研究生党员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去。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从国庆

在雨幕纷飞的今日,我们党支部同志赴上海承载着革命历史的中共一大与二大会址实践学习。尽管雨水如注,但同志们的心却如被烈火点燃,热情沸腾。在一大会址,我们不仅留下了珍贵的合照,更在探索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我们深刻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曲折奋斗,如何一步步推翻压迫的三座大山,见证新中国的诞生,并在党的领导下,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富强繁荣。

随后,我们参观了二大会址,那里的每一件陈列似乎都在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朴素与坚韧。木桌木椅、补丁衣衫,无不昭示着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站在那静谧的空间里,我们这批年轻党员同志的心被深深地触动,对党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成为优秀共产党员的信念也更加坚定。此行是一次视觉之旅,更是心灵与历史的对话,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续写辉煌。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梅心焰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和二大会址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历史之旅。这两个地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宝贵记忆。一大会址的简朴与庄严,让人肃然起敬,仿佛可以听到当年革命先辈们激昂的讨论声。而二大会址则展示了党在不同阶段的策略调整和理论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时代、引领时代的智慧和勇气。这两处历史遗址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顾宏杨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中共一大、二大纪念馆不只是静默的建筑,更是人们实地感受初心、汲取不竭精神力量的场所。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两个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呈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的重要历程。

中共一大纪念馆分序厅、“前赴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史征程。通过详细的文字介绍和生动的情景再现,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不屈斗志和崇高理想。纪念馆中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中共一大的历史细节,更让人感受到革命先驱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精神。中共二大纪念馆详细介绍了中共二大的历史背景和会议内容,让人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那个时期面临的复杂局势和艰巨任务。通过观看这些展览,我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

这些纪念馆不仅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殿堂。通过这些历史痕迹,我们不仅能够铭记过去的历史,更能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研究生第九党支部——李卓明

为庆祝建党103周年,我跟随党支部于2024年6月30日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30日下午,在繁华的大都市中间我们到了一处十份并不喧嚣的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幢老式的二层楼,这就是九十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的中共"一大"的会址,同时也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通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由建党时的五十多人成长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执政党,拥有九千多万党员。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1921年到2024年,103年中,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由革命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则要靠我们新时代的人们去努力开创。我们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不忘初心,践行入党誓词,争当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研究生第九党支部——孔德瑜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2009年修缮后,依然保留了当年的建筑风貌。尽管屋外下着瓢泼大雨,在这座石库门里弄砖木结构的住宅里,我仍看到了当年与会代表们的画像在光线照射下熠熠生辉;站在“历史重现”的大幅油画前,仿佛身临其境地,感悟那一伟大而神圣的时刻。那些定格在展板上的革命先辈并未远去,他们的家人、战友,用各种追忆延续着曾经的光荣岁月与英雄事迹。他们的故事很真切,让我们这些年轻党员为之动容,切实感受到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到伟大复兴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我们身上的重担,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要主动承担起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重担。

研究生第九党支部——邵煜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中共一大、二大会址,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一大会址内外的建筑风格独特,展览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红色的墙壁、红色的展台,还有一队队簇拥着党旗、佩戴着党徽的观众,驻足观看,沉思、赞叹,我仿佛看到了这种红色已经植入了中国人的生命:储存着优秀中华文化的全部信息,演绎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昭示着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特别是在参观一大会址的会议室时,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党的先辈们的激情和决心。在留言簿上看到了这样深情的文字:“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愿社会主义国家江山永固。”质朴的话语,反映的是民心所向。

风雨兼程数十载,守得云开见月明。走出“中共二大会址”时屋外暴雨已歇,似乎瞬间穿越了百年时光隧道。回望与瞩望之间,我们仿佛听到了“百年变局”的历史召唤,而红色永远是伴随我们前进的力量。通过此次参观,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在那个年代,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和不确定,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就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然而,党的先辈们始终坚持理想,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大和正确性。

通过本次参观活动我也对党员的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产党员来自人民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革命时期如此,建设年代更是。作为共产主义的继承者、新时代的建设者,唯有努力一途,以身许国,方能不负韶华!

研究生第十党支部——裴凯坤

6月30日下午,我们驱车抵达中共一大纪念馆,馆中通过文物、实物、图片、图表、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生像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程。在开天辟地大事变的展厅中,一比一复原中共一大会址场景,采用虚拟人物和真实场景结合的方式,实景拍摄还原中共一大七次会议的全过程,裸眼3D沉浸式画面同步演绎了会议的筹备、启动、激烈讨论、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的曲折惊险过程。数字技术赋能红色场馆,使当代青年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带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初心。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研究生第十党支部——金铭心

步入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地方,我仿佛听见先驱们的誓言,亲眼见证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大会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大会址则明确了革命方向。它们不仅是党的诞生与成长之地,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摇篮。为此我深受鼓舞,信仰更加坚定。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征程,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研究生第十党支部——吴航宇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峥嵘历程教导我们,复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巨大成就的背后是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探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本次党员社会实践集中培训走进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带领党员同志们回望“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的光辉历程,我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党史的认识与了解,更坚定了为党奉献、报效祖国的信念。

此间曾著星星火,到处皆闻殷殷雷。在党的一大会址,通过对“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的学习,我逐渐了解到一批主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等价值观的青年知识分子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之后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前期准备,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党的二大会址,穿梭于清水灰砖之间,感受中共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其他重要的决议案对革命运动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斗争的新征途。

星火燎大原,滥觞成瀛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论是中共一大参会代表平均年龄仅28岁,还是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的动人付出,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今后我也将以个人之努力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葛 畅 史静远
党员实践进行时|踏寻旧址 践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