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季弦歌不辍,看今朝再绘新篇。2024年5月28日,数学科学学院“数海泛舟守初心,智炬领航启新程”党员TALK第十一季在文远楼举行。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方璐老师,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李莉娜老师,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工二支部的关晓飞老师以及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彭婧老师出席,同时到场的还有来自兄弟学院的学生支部书记们,并有本科生党支部党员、数学科学学院积极分子与申请人、新生院积极分子等近百人参与。师生们共济一堂,共同聆听数院党员们的成长故事。
主讲人简介
主讲内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2020级的本科生高燕鹏,很荣幸能参与本次党员talk活动,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存鸿鹄之志,攀数学高峰”。
时光恍然如梦,眨眼又是一年盛夏,我也将结束本科阶段的学习,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回望这四年,我在喜怒哀乐中铭刻回忆,在勤思苦学中收获成长,也在悲欢离合中奔赴未来,而有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回答一直在更新迭代。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在万物皆数的世界来一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
将热爱与向往变现为
奋斗,追逐以及不为0的可能性
学习数学,是为了将热爱与向往变现为奋斗,追逐以及不为0的可能性。怀着对数学的憧憬,我在入学时毅然报考了数学拔尖班,也在懵懂中走上了数学的道路。在刚开始学习数学专业课程时,一个题目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证明根号2加根号2等于根号8。这似乎是一道基础的初中题目,却需要我们用戴德金分割的高等知识进行证明,许多似乎显然的结果,却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理所当然。即使是“1+1=2”这样似乎平凡到极致的结论,却也暗藏着皮亚诺公理。一夜之间,我的数学知识体系,竟处处是似乎。过往的一个个显然,竟处处是问号。这时的数学给了我一种强烈的凝滞感与束缚感,尤其是在升入高年级后,课程的难度节节攀升。我会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明白一些抽象的定义的意义所在,也会在研究一个证明时,郁闷地发现自己读得懂每一句话,但就是不能在脑中把它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我想许多同学都遇到过这个问题,也同样有过我曾有过的想法:得过且过。但我不甘心,我不想在我热爱的领域“60分万岁”,我不想在自己的舒适圈中,令我实现理想的可能性恒等于0。
用最严谨的笔墨描绘最本质
的世界
学习数学,是为了用最严谨的笔墨描绘最本质的世界。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学习,我发现我渐渐对数学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从数学分析到泛函分析,从高等代数到抽象代数,从解析几何到微分几何,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是对先前所学从下往上的推广;从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是对本质逻辑从上往下的探寻。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将简单的结论抽象化、严谨化的过程,是直指本质的过程,公理体系的构建,是在寻找最少的基石,搭建起最牢固的数学大厦。
我愈发觉得,比起绚丽的技巧与精妙的推导,杂乱无章中的井然有序、抽象晦涩中的严谨自洽,才是数学的内在之美所在,也是更值得追寻的目标。我开始很迫切地希望,能为这座瑰丽雄伟的数学大厦添砖加瓦,尽管我的成果未必能有我希冀的那般优美,但我力求每一步运算都严谨,每一层逻辑都自洽,每一句结论都经得起推敲,每一份成果都经得起考验。我要坚持这种严谨的求索精神,溯源真理的根本。
课本上能出现冠以我姓名
的定理
正是抱着不惧失败,勇往直前的信念,我在反复失败中探索成功的可能,最终收获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历经这一过程的考验,我愈发坚定:要做开创性的工作,要做属于自己的新工作。我希望能在人类求索真理的征途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我希望能为数学边界的突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希望将一生的奋斗镶在数学的一个角落,随人类对真理的无尽求索而永葆生机。
把论文写在
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我愈发坚定,数学不应该只是数学人的专属,而应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结合起来,将才干施展在于国家有用,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益之处,在为社会作贡献中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不仅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更要写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习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作为同数青年,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在我们的身上,时代的责任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学院里锤炼本领,在校园里茁壮成长,未来也应在祖国大地上,执青春为笔,以奋斗为墨,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去挑战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不计得失的勇毅去突破国家科技的瓶颈,让民族复兴的号角声响彻世界舞台!
结束语
希望高燕鹏学长的故事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不断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索之路,用“知识报国”谱写青春篇章。
“党员TALK”是数学科学学院党建工作品牌,至今已举办十一季,师生党员台前亮身份、亮事迹、亮承诺,引导青年向组织靠拢、向优秀看齐、向卓越迈进,以信仰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教育广大青年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