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关注唐工大牵头京津冀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展区
央视新闻关注唐工大牵头京津冀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展区
8月9日,央视新闻重点报道了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牵头的京津冀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展区和展区中的飞行巡检具身智能体。

图1 唐工大牵头的京津冀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展区
高铁的安全关乎着千家万户,早在京津城际开通不久,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的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在全国首创了15分钟就可以精准地完成一列车检查工作的飞行巡检具身智能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目前该产品业内市场占有量居全国第一,被称为会飞的“高铁医生”。这个高铁医生也从服务京津冀走向了全国。

图2 唐工大合作企业工作人员在展区接受央视采访

图3 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首创的飞行巡检具身智能体受到关注
2023年在国家产教融合、一体两翼的大背景下,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牵头组建了全国唯一的针对机器人产业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在联合体框架下,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唐山百川共建的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作为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创新产物。工厂深度融汇“工业合作化理念”,精准聚焦区域产业协同痛点,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为核心协同机制,通过集约化管理和全方位资源共享(设备、技术、人才、金融、服务),独创“0→1→N”全链条孵化体系(创意→原型→量产),构建了一个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技术共研”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打造服务三地、辐射全国的共享制造平台,为精准破解机器人领域中小企业面临的研发成本高、制造门槛高、转化落地难、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图4 唐工大作为牵头院校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

图5 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内景
工厂依托15.8万平方米实体化运营平台,形成“创新研发-中试验证-市场推广”全链条服务能力。构建“三共享一联动”运行机制,通过政校企资源共用共享、人才共育共享、博士共引共享,实现需求精准对接与资源高效配置。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技能培训基地、创新研究院、共享制造平台四大载体,形成“技术学习+实习锻造+就业指导”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年承接学生实习超10000人次,培训产业工人2000余名,培育全国技术能手5人。促成校企合作研发成果237项,推动伽马测土机器人、智能飞行列检机器人等50余项产品实现市场化转化,累计创造产值超1.6亿元,服务全国200余家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平均研发周期缩短15%、生产成本降低8%,成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
(供稿: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