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数智赋能 创新驱动区域发展 ——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强国行”成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5-13 08:49:22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以“数智党建引领·三链融合赋能”为核心路径,紧密围绕地方产业转型需求,通过科技链驱动、产业链对接、人才链培育,形成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示范作用,以“支部+研究院+产业”联建模式为核心,与地方共建“四大研究院”——温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温州数据研究院、温州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温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通过党建引领科研协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机制,形成覆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元宇宙等领域的“红色创新网络”

一、党建领航,锻造数智赋能的“红色引擎”

党支部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设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6个数字化攻坚小组,年均开展企业技术诊断服务200余场次,覆盖装备制造、鞋服箱包等六大传统产业。在党支部书记陈慧灵教授(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的示范带动下,党支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党建引领+科研攻坚”双轮驱动,取得显著成效:

1.突破性科研攻坚显担当

学院4位教师入选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学院教师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2.构筑全球科研竞争力

科研转化新增各类专利30项,转让发明专利14项新增软著106项发表科研论文106篇,其中高被引论文50篇、热点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转化专利14项,研发“AI视频算法开放平台”“企业健康诊断系统”等核心工具,获国务院办公厅专报批示。

Nature子刊发表仿生皮肤与数字孪生技术研究成果,领跑行业前沿。

计算机学科ESI排名稳步提升,进入全球排名前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院计算机学科处于全国前40%,全国排名91位,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科技赋能,点燃传统产业升级“创新火炬”

瞄准温州“5+5”现代产业体系需求,支部构建了三级科技赋能体系。

1.基础层:数字诊断全覆盖

年均开展企业技术诊断200余场,覆盖装备制造、鞋服箱包等六大传统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建议超500条,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 研究院入驻教授团队6支,授权专利证书16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2项,为瓯海区引入或培育企业8家。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获评2024年市级智能化技改咨询(培训)服务机构;企业诊断案例获评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累计服务100余家企业,转化100万元以上成果排名全市前三、发明专利授权排名全省第四。开展科普研学实践,累计服务5000人次。

2.应用层:核心场景全域突破

智能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AI辅助诊断系统已在10余家医院投入使用,该系统累计分析了超过1万例病例,并且准确率高达95%,为医生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工具,提高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为温州智能谷软件园的16家企业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这些企业在我们的助力下,园区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此外,智慧农业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研发的病虫害AI监测系统成功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40%,并且推动了农产品年产值增长20%,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最后,在智慧项目方面,我们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项目,包括温州“水城”与“江心屿”的元宇宙世界重建(一期)项目以及平阳博物馆自然厅的陈列布展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项目,这些项目展现了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实力与创新能力。

3.生态层:高端智库赋能决策

鲲鹏人才赖炫尭领衔的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成功开发TwinSense视觉技术;完成仿生皮肤原型制作;开发“鸿迹”系统,实现人类双手动作数字孪生快速重建技术;研究成果刊发在Nature子刊。支部联合温州数据研究院完成《温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调研报告,为政府提供智能安防、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咨询。

、实践育人淬炼数字经济时代“生力军”

支部创新“三融三进”育人模式,实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通、科研项目与教学实践融通、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融通。

1.项目制实战育人

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67项,获挑战杯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竞赛奖项114项其中国家级33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毕业设计选题100%对接地方产业需求。

2.数智工匠锻造体系

建设37个校企实践基地,打造“3+1+N”课程体系(基础课+实景教学+定制模块),开设《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等实战课程。 2024届毕业生留温率35.59%,平均薪酬9198元,高于全省均值22%。“智云暑期实践队”深入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调研,形成的《关于中国数安港创新创业环境的调研报告》。

五、未来展望数智领航新征程

面向“十四五”,支部将持续深化“三个一”工程,支部将深化“三链融合”效能,为产业协同提供示范模板。

1.数据工程师学院建设

依托“2.5+X”工程师培养模式,进一步整合数安港中国电子、每日互动等龙头企业资源,深化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数据归集、处理与分析等实践课程。计划五年内培养500名以上实习实训生,辐射温州理工学院等院校建立常态化的技能特训营,为区域数据安全领域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持续优化企业工程师主导的“项目化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2.数据资产研究所发展

聚焦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联合金融、交通、医疗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制定数据资产标准体系。重点探索数据资产应急管理信息化路径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类数据产品,并在智能交通管控、医疗健康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突破。联合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开展数据授权合作,提升绿波带优化、交通安全监管等技术研发效能。

3.数据产品实验室创新

依托浙江省安全应急重点实验室平台,强化智能计算与数据加密领域的技术攻坚。五年内聚焦交通综合管控、医疗健康大数据方向,协同企业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推进与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实验室的深度合作,推动健康监测、疾病预测等数据产品在基层医疗场景的应用覆盖。

4.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训深化

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载体,与CCF、WZCF等组织联合打造国际级数据安全学术会议品牌,年均吸引超200名高端人才参与技术交流。完善“注册数据分析师(CDA)”系列认证体系,定向培养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专业人才,五年达到1000人次产业人才培训规模,并为数安港企业工程师提供定制化职业教育课程。

5.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构建

依托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三年内联合全国高校及投资机构举办10场以上数据技术主题赛事与创业孵化活动,培育10支以上高质量创业团队。深入分析数据产业链图谱,协同政府引进或培育3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助力入驻企业五年内实现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目标,形成“技术转化-产业孵化-市场运营”的全链条赋能体系。

以红色基因激发创新动能,用数智力量书写强国答卷!教工第三党支部将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温州篇章贡献高校智慧与担当。


责任编辑:何蓉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的战略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