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暂停”到“重启”

2021-04-07 16:36:12 李洁

从“暂停”到“重启”

—— 一场跨越“70年”的抗疫爱国之旅

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能源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李洁

背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秩序。在这场全民抗疫阻击战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抗疫英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义无反顾。从30后的钟南山到00后的刘家怡,他们虽生于不同时代,却共处同一时代,用“70年”的年龄差和年代差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岗位、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如何传承爱国精神,践行报国担当。

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将30后钟南山、40后李兰娟、50后郑扬、60后张定宇、70后刘森波、80后汪勇、90后赵闯、00后刘家怡为代表的7个抗疫英雄故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不是几零后,而是努力后,奋斗后,每一次拼搏都是一次爱国的壮举;教育青年学生学好知识、练好本领,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角色上践行爱国担当。

正文:

2020123日,从武汉按下“暂停键”的那一刻起,全国人民迎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可怕的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回顾过去的数十个日日夜夜,这场灾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生命的威胁,对人心的考验,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磨砺和升华。从“30后”到“00后”,短短的70天,却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跨越“70年”的抗疫爱国之旅。

30 钟南山

事隔17年,时代在变,初心不变。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钟南山义无反顾,再战防疫最前线。在这位84岁老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院士的责任和使命,更看到了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抗疫精神。

1.jpg

40 李兰娟

当脱掉防护装备时,我们已经分不清李兰娟的脸上哪些是皱纹,哪些是压痕。这位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在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后,用年迈的身体、坚定的信念守护武汉,守护重症患者!只因一句“国家的大事,我义不容辞!”

2.jpg

50  

“疫情当头,当以国家人民为重!”郑杨教授主动请缨上一线,与死神抢时间、拼速度。她是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老专家,被誉为医疗队中的定海神针,像一名不知疲倦、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与其他医护人员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崇高和伟大。

3.jpg

60 张定宇

在“逆行”的日子里,一院之长张定宇在照顾被感染隔离的妻子和病人的两难之际,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前,经常凌晨2时刚躺下,4时就爬起来继续工作,因为生命给他留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跑在病毒前面,用渐冻的生命拯救更多的生命。

4.jpg

70 刘森波

入伍守护国家安全,退伍守护样本安全,这位主动请缨的“病毒样本快递员”对国家的守护来自于军人的天职。刘森波每日两趟往返于雷神山医院与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之间,冒着高风险将每一位患者的病毒样本尽快、安全送到目的地。

5.jpg

80  

快递小哥汪勇用平凡的职业撑起了医护人员的全线后勤保障职责。大到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购置防护物资,小到修手机、换眼镜、买拖鞋,一个人分身乏术,便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将一份份温暖递到了医护人员的手中。

6.jpg

90  

与病毒密切接触的除了医生、护士,还有在国家、城市安危面前勇敢担当的青年公安赵闯,27岁的年纪已是连续3年的优秀公务员。接到运转患者的特殊任务后,光荣的使命让他从害怕接触到跟踪帮助,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病患的安危。

7.jpg

00 刘佳怡

透过护目镜,方舱医院护士刘佳怡笃定的眼神仿佛在向大家宣告:00后已不在是孩子,我们有着像前辈们一样的铁肩膀、宽肩膀。“娇滴滴”的她在病人面前,已不再害怕汗流浃背、不再害怕脸上压痕,不再害怕感染病毒。

8.jpg

抗击疫情是一场英勇无畏的逆行,更是一场家国情怀的绽放。“70年”演绎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从院士到教授,从医生到护士,从公安到快递员,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追寻初心、追寻梦想、追寻使命。如今,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即将迎来“重启”。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练好过硬本领、扛好时代重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之心,为“重启”过后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秩序。在这场全民抗疫阻击战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抗疫英雄。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