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5-05-26 15:39:29


202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系统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开阔的国际视野,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研究生课程建立了以全国优秀教师汪世荣教授为代表、以王斌通副教授、宋鋆讲师、何丹讲师等为骨干教学团队,致力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第一,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丰富教学团队的精神境界。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对党长期以来重视教育、辛勤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成功经验的理论升华,是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精神标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这六个方面完整呈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构建了中国教育家的精神图谱,是新时代优秀人民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现。而贯穿于这六个方面的一条主线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家精神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法制史教学团队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持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换言之,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学团队建设突出教师本位,造就一大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祖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具有完善人格、高尚灵魂、博大胸襟、育人智慧的优秀教师,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第二,以教育家精神为依托,丰富专业课程的文化内涵。教育家精神根植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沃土,是“两个结合”在教育领域的智慧结晶。中国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经国之士、理政之才,不胜枚举。经史典籍,竹帛文书浩如烟海。所有这一切都与自古以来重视兴学育才、讲求文治,密不可分。儒家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即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才,以服务于社会和国家。这种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更重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想。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孟子·滕文公上》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的教育目的,是让百姓们以“明人伦”为基础,从而支撑建立起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这就是儒家“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思想与社会秩序。儒家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社会,体现出中华民族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创造力。教育家精神是在中华大地自觉生长出来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了当代中国教师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教育的特有价值、思维和文化内涵。中国法制史教学团队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培养中国教师“特有的”精神品质,赓续文化基因,丰富课程内涵,努力为教育事业进步做出贡献。

第三,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学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当前,我国设立了“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人民教育家”是为了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立完善教师国家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体系而设立的国家荣誉称号。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20249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张晋藩、黄大年“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特别是高铭暄、张晋藩,系著名的法学家、法学教育家。高铭暄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张晋藩在新中国法制史学上开创了多个“第一”:招收了第一届法制史学博士生、第一届博士留学生、第一届论文博士生,创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法律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基地。他们对自己要求始终如一,潜心育人,笔耕不辍,他们的事迹,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的代表,“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张晋藩更是高校教师队伍衷心爱戴的前辈、工作生活的楷模和永远的精神力量。中国法制史教学团队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专题学习人民教育家事迹,并备受激励,表示将以高铭暄教授、张晋藩教授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本文系西北政法大学2024年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项目《教育家精神引领陕西省属高校教师队伍教师建设路径研究》(项目号JSSD202403))、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中国法制史学位课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项目号YJZX2024006)、西北政法大学2023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新时代“陕派”法学生培育研究》(项目号XJYZ20232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何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研究生课程建立了以全国优秀教师汪世荣教授为代表的教学团队,培养法治人才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