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 校企合作同发展,产教融合育英才——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实践与成效
在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数字媒体教研室党支部勇立潮头,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思想引领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通过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色育人之路,为高校就业育人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案例。
一、教师深入企业,锤炼双师型队伍
为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媒体教研室党支部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近两年来,教研室教师企业实践累计达20余人次,涵盖头条学堂“金钥匙”实战培训等多个项目,多位教师获得了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1+X培训考评员证书等。通过企业实践,教师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还将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企业走进课堂,共育实战型人才
为深化校企合作,数字媒体教研室与企业携手开发了一系列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如《摄影摄像》、《数字人应用基础》等,其中《摄影摄像》课程更是荣获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过实施“一课双师”教学模式,结合校内教师的理论教学与企业专家的实践指导,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和成长,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教研室还建立了校内“摄影摄像中心”与“全媒体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影视拍摄与后期剪辑的实践平台。
三、岗课赛证融通,提升学生就业力
数字媒体教研室创新性地实施了岗课赛证融通策略,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内容,确保教学与企业需求同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程学习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能通过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展现自己的实力。2024年,学院组建了“1+X自媒体运营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学分班,71名学生参加考试,50人获得中级证书。此外,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实力和影响力。这一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四、三下乡实践,拓宽就业渠道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数字媒体教研室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岗课赛证融通相结合。学生在科普宣传、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等活动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实践活动中的优秀项目和成果还可作为课程考核和竞赛项目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这一实践,学生得以在真实环境中应用专业知识,提升了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字媒体教研室党支部在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推动下,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育人之路。未来,教研室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