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鲜食玉米是洱海流域非常重要的菜粮作物,尤其在海西片区种植非常广泛。洱海流域蔬菜种植当前面临着高投入、高产出导致的高污染问题,为了构建洱海流域绿色高值蔬菜体系,蔬菜科技小院已经开展多项试验,包括洱海流域蔬菜周年养分累积规律与损失阻控途径、土壤酸化阻控技术研究、复合微生物肥对蔬菜生长影响等。

3月4日-3月9日,蔬菜小院师生在蔬菜试验田里进行春季莴笋的移栽。移栽前,小院同学根据试验方案计算肥料施用量,核对后撒入肥料,并覆上地膜静置。移栽时,按照一定的株行距进行。一般株距为25 - 30厘米,行距为30 - 35厘米。挖好移栽穴后,将幼苗放入穴中,扶正并填土。

在阳光的照耀下,小院同学额头的汗水闪烁着光芒,那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是对未来收获的期待,更是对试验成功的期待。洱海波光粼粼,见证着这一场为绿色发展而努力的劳作。移栽后的莴笋需要充足的水分,由于天气炎热干燥,要保证莴笋能够充分吸收水分,所以小院师生傍晚在落日下浇水成为古生村的一道风景。
此次春季试验的成功布置,标志着洱海蔬菜科技小院探索的绿色高值粮菜模式的可能性的证实,为未来洱海流域蔬菜绿色高值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