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民商·党建提质

2022-04-01 13:50:26 王麒舜 胡德 古佳玥

攀登民商·党建提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历史镜鉴中寻根问脉,在感悟优势中凝聚力量,在赓续传统中擦亮底色,在联系实际中知行合一。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我们要结合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际,制度化推进、平台化落实,以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制度化推进


民商法学院党委努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拓展延伸,2021年10月,学院党委会研究通过了《民商法学院关于建立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儿”常态化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党支部要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员教育、实践、管理的基本内容,建立工作项目、工作平台、工作制度。


图片





平台化落实


学院以搭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交流反馈平台作为基础,以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导向,建立推动师生发展、担当立德树人重任的工作平台,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常态化引领平台:

党建“双创”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坚持发挥两个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的示范作用,让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日常工作同步开展、同频共振。民法教研室党支部自觉把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品德塑造统一于课堂内外,除了做好课堂知识讲授,还积极承担起民法典宣讲团学生分团的指导工作。


图片

民法党支部支委范雪飞教授

为民法典宣讲团学生分团的成员们授课


行政党支部则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身先士卒,在日常上做真功。2022年3月21日是个星期一,早上八点半,行政党支部的全体成员就在支部书记张雪的带领下开始对学院致理楼的公共办公区域和休闲区域进行消毒。


图片



常态化交流平台:致理小叙

学院“致理小叙”是由学院党委委员作为主要主持人、其他老师共同参与的与师生进行交流反馈的平台。学院根据需要,针对特殊节点、特殊群体,由党委委员或者委托的老师与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直面问题,直面师生,了解真实需求,解决真实困难。

2022年3月23日,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张伟莉、党委副书记卿婕、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力、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兆玉、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卫薇等走进学生宿舍区,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开展与学生面对面的“致理小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们现在感觉活动多了还是少了?”

“有点少,因为校园防控管理的需要,同学们在校园里还是觉得有点生活枯燥。”

得知同学们的需求,学院立即行动起来:博雅艺术团组织了趣会博雅系列活动,晚上凉风习习的奥林匹亚广场上是合唱团的同学们开展了露天音乐角活动,学生活动中心的二楼则是羽毛球队组织的比赛。据学院博雅艺术团指导老师赖馨介绍,趣会博雅将会成为学院常态化的活动平台,也感谢同学们为我们开展群众性、日常性美育教育创造了新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常态化服务平台:青年创新工作室

民商法学院动员青年教师以“三全育人”为着眼点,建设了3个学院青年创新工作室:学思本导创新工作室、育德研法创新工作室和企业合规法治风控创新工作室。针对性的解决如何充分发挥本导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实现法科生德法兼修、如何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优化等问题。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烛映星禾”系列学业指导活动陆续举行了7次,“育德研法”龙门阵举办了3期,聚焦同学们诉求较高的写作水平提升、“三创”项目申报、热点案例评析等问题,为学生适应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发挥极大促进作用。


图片



凝聚力量,脚踏实地

民商法学院总结成功经验

结合高校工作实际

制度化推进、平台化落实

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常态

成为民商的日常、平常


责任编辑:丁可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民商法学院总结成功经验,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制度化推进、平台化落实,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常态成为民商的日常、平常。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