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约铸边魂 青春接力勇担当——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师生西盟边境线实践思政课纪实

2025-08-20 20:47:24 张杰

2025年盛夏,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边境线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政实践课在烈日与蝉鸣中展开。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组织“鼎新思政讲堂·理论骑兵训练营学员开展“边境线思政实践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杰以“诸葛亮与佤族的千年之约”为历史锚点,结合当代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实践,通过“历史溯源—现场教学—实践参与”三层设计,为青年学子呈现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爱国主义教育从书本走向心田。

图片1

千年之约: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认同

 张老师以千年的传说开篇,讲述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后,与佤族先民定下“世代守边”约定的故事。这一约定不仅化作佤族文化中的“诸葛阿公”信仰,更在1934年英军侵占云南时化为现实行动——17个佤族部落首领联名发布檄文,誓言“宁碎头颅,不失守土之责”,以长刀、弓弩对抗洋枪洋炮,用血肉之躯筑起西南屏障。“诸葛亮带来的不仅是铁犁牛耕,更是一种对家国的责任。”张老师指着界碑上斑驳的红漆说道“佤族人用1800年的坚守证明,文化认同能跨越时空,成为民族精神的基石。”

图片2

当代实践:行走边境线 感悟守边精神

 在沿着大黑山通道边境线开展巡边实践中,师生实地了解中缅边境地理分布、边境防控机制,结合实践,张老师深入讲解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立体防控机制,激励青年学生传承守边精神,勇担时代责任。

 返程途中,学员们在实践日记中写下感悟:“界碑上的红漆会褪色,但心中的责任永远鲜红。”“佤族人守了1800年,我们这一代更要接好班,让‘中国’二字永远镌刻在边境线上。

 当夕阳为界碑镀上金边,这堂跨越千年的思政课落下帷幕。但学生们心中,一颗关于责任、传承与担当的种子已悄然生根——正如诸葛亮当年在西盟播下的文明火种,今日正由新时代青年接力传递,照亮边疆稳固、边民幸福的未来之路。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一曲青春与家国同频共振的时代壮歌。

责任编辑:杨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组织“理论骑兵”训练营学员开展“边境线思政实践课”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从书本走向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