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粒扎根西部的种子,用知识浇灌希望的土壤。潘宣霖,曾任第23届研支团四川分队队长,带领团队奔赴凉山州布拖中学,以逾600课时点亮了200余名彝族学子的求知之路。从“象牙塔”到“三尺讲台”,他用“青燕西行,筑梦成长”的实践篇章,讲述西部土地上新老两代人的坚守与希望,以“博观约取,取则行远”的信念,号召青年学子从点滴做起,以行动书写青春担当。

返校后,潘宣霖仍以党员先锋之姿投身基层实践。在二月二龙抬头,他深入社区,与居民共度“党建春龙”,传递文化薪火;在便民集市中弘扬“沈汝波精神”,为社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端午节携手中外学子画粽传情,让党建工作的温暖浸润邻里。作为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成员,他不仅在志愿活动中冲锋在前,更以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积极参与党的理论学习与政策宣传,持续不断地将理论知识与支教经历相互结合印证,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潘宣霖始终秉持“厚积薄发、知行合一”的学术态度,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耕专业领域,以扎实的科研素养探索学科前沿。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支教期间对基层需求的深刻体察融入学术思考,在实验室中严谨求索,以创新成果诠释科研报国的青年担当。学业上,他连续两年荣获奖学金,以优异的综合表现践行燕大“奋斗基因”,用行动证明志愿服务与学术精进可以同频共振。

从大凉山的晨曦到社区志愿的晚霞,潘宣霖始终以工匠精神雕琢初心,以卓越品质践行使命。他的故事,是燕大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生动注脚,更是新时代青年以微光聚星河、用平凡铸伟大的时代答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