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第一党支部党员指导的“调研古今,译介未来”博物馆外宣翻译实践团队以博物馆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以金坛博物馆为样本开展调研。先前,团队已召开多次线上会议,通过自主搜寻查找文献和视频资料,以翻译目的论为切口,对外宣翻译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之后,团队通过邻里走访、线上问卷调查、实地参观考查、线下宣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感受到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团队了解到目前博物馆方面的翻译还有不足,通过提升普及度和翻译精准度来优化博物馆翻译。
通过前期走访,团队深切感受到宣讲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经过讨论反思,有成员提出可以通过海报制作、中英文结合宣传等多种方式,丰富传播手段、增强吸引力、推动外宣翻译得到更多关注度和重视度。
近日,团队成员走入金坛博物馆进行学习调研。馆内现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达国家一级文物标准20余件,达国家二级文物标准100余件,达国家三级文物标准300余件,藏品有陶瓷器、铜器、玉石器、书画等,共分六个展厅陈列。在总览整馆后,团队针对位于一楼的几个展厅进行进一步调研。一楼几个展厅主要介绍了金坛历史文化和三星村文化,陈列了金坛各个时期出土的文物精品,但缺乏对文物的进一步英文介绍。团队成员推测,这或许与金坛博物馆参观人流量较小,且其外国游客占比较小有关。因此只有在整体性、笼统性的介绍上会采用中英两种版本。但随着大学校区的搬迁、外来人口的汇入、经济的发展,金坛博物馆必将成为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还遇到了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小朋友表示,“因为很喜欢博物馆”“很想了解金坛文化”。同时团队成员也发挥英语专业优势,和小朋友讨论怎样用英文来介绍面前的文物。在讨论过程中,团队成员和小朋友都深刻感受到金坛文化在当地人心中的羁绊,以及对讲好中国故事在不同年龄段都有着共同深刻意义。
近日,团队发挥英语师范专业的特长,在线下为社区的孩子们进行博物馆外宣翻译相关宣传讲解。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视频和成员细致的讲解,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文物的英文和如何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表示,“会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听”。通过此次宣讲,团队成员自身也感受到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进一步、多角度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