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研究生陈浚杰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在中北大学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发言

2025-04-03 17:23:25

    4月1日下午,中北大学在科艺苑召开2024年“青春榜样”优秀学生(集体)表彰暨2025年学风建设动员大会。会上,仪器与电子学院2022级研究生陈浚杰同学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以“突破边界、照见自我、跃见高峰”为主题做事迹报告,发挥了榜样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

1

初入科研,心怀热忱启征程

2022年9月,当中北大学的迎新横幅还在风中飘动时,陈浚杰同学作为新生,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走进了国家实验室的大门,从此踏上了科技报国的道路。对初涉科研的他而言,挑战重重。大量晦涩的专业文献、生疏的实验设备操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实验结果,让人望而生畏,但在导师郝晓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开始迎难而上。为了攻克知识难关,成了实验室的“常驻客”,从晦涩难懂的专业文献入手,面对差强人意的实验结果,没有退缩,而是成为每天在科研楼201实验室最晚离开的“锁门人”。操作实验设备时,他也是那个疑问最多,刨根问底,让师兄们都很头大的小师弟。但正是源于这种严谨,他发现了看似“偶然”的实验数据,而这也为他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提供了思路。正是出于这份执着与热爱,三年来,他共发表SCI/EI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光谱学一区封底论文1篇。

2

竞赛磨砺 拼搏奋进展风采

2023年3月,在聆听实验室师兄分享比赛经验后,陈浚杰同学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科技竞赛之旅,第一次带队参赛就拿到了校级金奖,并获得了推荐省赛的资格。之后,他主动开始寻求挑战,多次参加研究生系列主流赛事。参加研电赛全国总决赛时,团队的作品在最后联调阶段突发状况,成像结果严重偏差,这对于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比赛时间飞逝,团队面临无法完赛的危机,而距离作品演示只剩下不到两个小时。作为队长的他带领队员们检查每一个电路连接,反复核对每一行代码。经过一个半小时仔细排查,发现是成像模型存在内存溢出的问题。还剩20分钟时,团队成功让设备恢复正常,大家都激动的欢呼起来,成功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最终顺利完赛并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正是由于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年来他勇夺研究生双碳创新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两度摘得研电赛全国三等奖。而他也通过交流,把他的比赛经验分享给师弟师妹们。

3

创新引领 科研成果结硕果

科研之路亦是探索世界的旅程。三年来,陈浚杰同学的科研和学科竞赛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十余座城市。这些经历让他结识了领域内的优秀同行,更让他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尤其是团队基于TDLAS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气体检测技术测量维度单一、响应时间长,难以实现气体浓度前置性预测诊断的技术难题。

在分享的最后,陈浚杰同学表示,“个人的成就,永远离不开集体的力量。今天的我,能够站在这里,感谢学校和学院的培养,感谢我的恩师郝晓剑教授,感谢我们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帮助与支持。科研之路没有捷径,唯有热爱与坚持。未来,我将去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投身科研,为解决我国仪器领域‘卡脖子’难题做出贡献!”

4

作为新时代的中北学子,同学们不仅是学校发展成果的见证者,更应成为创建征程的参与者。以敢为人先的魄力突破学科边界,以追求卓越的姿态打造创新高地,用每一个中北人的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河,共同书写属于全体中北人的“双一流”答卷!




责任编辑:李晨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仪器与电子学院研究生陈浚杰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在中北大学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