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地方谋发展——城乡规划系教工党支部“强国行”团队服务地方工作总结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深度转型,城市发展对精细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亟需构建“技术+治理”双轮驱动模式。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系教工党支部以党建服务地方为突破口,围绕三个方面聚焦,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起“需求对接-资源整合-机制保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一是聚焦问题,以党建联建破题解题答题
一是实施“双带头人”领办工程,书记、院长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带头领办各类发展难题。二是党建联建工程打通堵点,通过与浙大规划院党建联建,2022 年 5 月,我们成了浙大城市规划院城院分院,学院30多位老师通过这个媒介注册成为兼职规划师,成功获得了开展社会服务的资质,打通了社会服务的首要障碍。三是先锋凝心工程。学院党委牵头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新学科新专业建设先锋岗”“国土空间规划育人先锋岗”“国土空间规划科教创新综合体建设先锋岗”,通过建好建强三个先锋岗,发挥关键任务有党员引领、关键项目有党员攻关、关键岗位有党员坚守、关键时刻有党员冲锋的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合影
二是聚焦需求,以头雁领航赋能地方发展
面向城乡发展需求,支部打造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构建了三个层面服务地方发展的社会网络,形成了“头雁领航、强雁带动、群雁齐飞”的雁阵赋能地方发展格局:
在地市层面,聚焦“重大项目”,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服务区域发展。联合兄弟学院连续3年带领2000余名师生持续开展交通治理大调查,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杭州市交通治理研究课题组全力攻坚,解锁交通发展密码
杭州市交通治理社会调查队师生激昂出征,剑指交通难题
在区县层面,设立“科创基地”,实施“强雁带动”工程,孵化创新成果。学院连续3年持续迭代发布“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指数”,为区县“双碳”战略落地提供基础,获得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2024年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指数
在村镇层面,设立“规划师驻点”,实施“群雁齐飞”工程,赋能乡村振兴。支部选派党员教师担任驻镇规划师,建立“1名党员+1个团队+N个村落”服务模式,得到了学习强国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驻镇规划师
三是聚焦常态,以机制创新保障长效治理
机制保障是服务地方工作持续开展的关键。支部建立了“党委统筹谋划—系所联动推进—支部引领攻坚—党员落实落地”的四级联动机制, 形成了“顶层设计—专项推进—重点突破—落地见效”闭环机制,打造了党委抓总、系所协同、支部攻坚、党员示范的四级联动责任链条。
同时,支部通过四项举措激活服务效能。一是民防基金专门设立突出贡献奖,对服务地方成效显著的教师或团队给予专项奖励;二是成立校企合作永泽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产学研项目;三是实施干部挂职计划,选派3名优秀教师赴省社科联等单位挂职,推动政策制定与项目落地衔接;四是建立“名师双培”机制,让支部教师进浙大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几年来,党建引领,赋能地方发展助力师生成长初显成效:交通治理大调查相关的资政报告中提出的公交轨道两网融合建议、一站一策实施改造方案、风雨连廊实施构想等,已列入杭州市交通治理十大行动方案,风雨连廊的建设被采纳并落地建设;支部6名教师入选省级驻镇规划师,组成驻镇规划师讲师团,深入乡村开展“村镇规划综合服务”公益活动,举办“乡村规划大讲堂”,开展“乡村规划建设工匠培训”,开展在地规划人才培训,累计培训规划人才1000余名。
善贤站风雨连廊设置对比(左旧右新)
接下来,支部将直面问题、精准谋划,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持续开展三个深耕:
一是深耕党建“双创”工程,强化品牌引领效能。以“创”为驱动,探索创新党建模式;以“验”为标准,检验党建成果实效;以“培”为手段,培育党建品牌特色,赋能服务地方达到党建引领新高度。
二是深耕党建业务融合工程,聚焦学院发展核心。围绕学位点建设瓶颈,凝聚师生智慧,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服务地方提供更为坚实的学科专业新支撑。
三是深耕服务地方能力提升工程,拓展服务空间维度。立足杭州,深耕本土需求;服务浙江,助力区域发展;面向全国,展现学院担当,打造服务地方的人才新活力。
未来,城乡规划系教工党支部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服务地方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规划力量,书写党建引领服务地方的新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