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博士团暑期实践队赴各地挂职锻炼

2025-08-25 16:14:38 由月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润疆、教育援藏、东西协作”等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要求,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博士团于2025年7月派出由14名硕博研究生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分赴云南省绿春县、山东省乐陵市朱集镇、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开展挂职锻炼。此次实践以“产业振兴、文化传承、基层治理”为主线,通过“技术下沉+文化浸润+治理创新”三位一体模式,为革命老区和边疆民族地区注入青年智慧。

一、云南绿春:文旅赋能边疆农业,筑牢防返贫底线

(一)梯田调研,共谋融合

实践队成员赴三猛乡桐株村开展“农文旅”融合专题调研,现场踏勘欧头片区梯田景观提升项目(一期),记录每日最大游客承载量及安全设施配套情况,并与桐株村“两委”成员、返乡创业青年及村民代表座谈,梳理“春赏梯田、夏避酷暑、秋观稻浪、冬品民俗”季节性旅游框架的运行现状,深入调研“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困境,共同探讨破局路径与长效机制。调研中了解到,乡政府积极谋求发展机遇并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发挥好乡村振兴中流砥柱作用,结合三猛实际,统筹全域资源,擘画全域发展蓝图。

图片1

实践队与三猛乡领导干部合影

图片2

实践队在桐株村委会进行访谈交流

(二)文化参访,传承寻路

实践队成员参与戈奎乡虾巴村“云南哈尼族南社文化传习所”揭牌仪式,通过与传承人、村干部的现场交流,实践队对哈尼族传统仪式的组织方式、资金来源及传承困境有了系统认知,为后续课堂案例讨论积累了鲜活案例素材。

图片3

挂牌仪式现场

(三)茶香体验,品牌探优

绿春茶文化体验馆工作人员围绕绿春玛玉茶的历史渊源、核心产区、品种分类与品质特征为实践队成员进行系统讲解。现场品鉴了明前春茶、雨前春茶及古树红茶三个等级茶样,记录了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感官指标,并结合课堂所学的农产品品牌分级理论,初步梳理出“海拔高、生态优、风味独特”的区域公用品牌优势。

图片4

工作人员讲解玛玉茶文化

(四)史海溯源,振兴筑基

实践队共同参观绿春博物馆,重点采集哈尼族迁徙史、梯田稻作文化及民族团结进步展陈资料,系统浏览了绿春博物馆历史、民族、生态三大主题展厅。通过展陈脉络,实践队对绿春从“边陲小镇”到“民族团结示范县”的历史进程形成整体印象,为撰写边疆地区乡村振兴背景材料提供了可靠依据。

图片5

实践队参观绿春博物馆

二、山东乐陵:影旅融合激活枣乡,打造文化IP新标杆

(一)挂职启航,初识枣乡

朱集镇人民政府召开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实践队对接座谈会。镇接收单位详细介绍了工作职责、重点任务及当前发展挑战,特别强调了“红色引领、枣业兴镇”的发展战略——以冀鲁边区革命精神为根基,以金丝小枣产业为支柱,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实践队结合专业方向,从基层党建规范化、红色文化活化、枣产业升级等角度切入,与党建办明确工作任务,并初步梳理出镇域“红(红色文化)+绿(枣林生态)+金(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朱集的红色资源厚重、枣产业基础扎实,但在文化IP打造、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成为实践期间的重点探索方向。

图片6

实践队与镇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二)深耕党建,传承信仰

实践队协助党群活动中心策划“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主题教育活动,了解到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的深度融合——党员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对帮扶困难家庭,红色信仰真正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行动力。

实践队前往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研学,纪念馆内,泛黄的战地日记、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作战沙盘,生动再现了边区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实践队跟随讲解员系统学习“不屈不挠、团结抗战”的边区精神,重点记录当地党员在组织群众、支援前线中的先锋事迹,并建议增设“重走边区路”实地教学、“老党员讲战斗故事”分享会等环节。

图片7

实践队参观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

(三)枣乡寻味,文化赋能

实践队共同走进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系统展现了金丝小枣的历史脉络与产业演变。实践队了解到金丝小枣的各种传统加工工艺以及衍生产品,与馆内人员探讨后发现,当前金丝小枣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比例较低,文化附加值挖掘有限。

通过调研以及走访中华枣博园,实践队提出“枣文化+体验经济”建议方案:设计“小枣成长记”研学路线,让游客参与摘枣、晒枣、制作枣酱等农事体验;开发“枣乡记忆”文创系列,将枣元素与红色文化结合,推出主题书签、民俗绘本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图片8

图片9

实践队参观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及中华枣博园

(四)青春接力,共绘乡韵

走进朱集镇幼儿园,实践队以“垃圾分类小卫士”为主题开展互动教学。通过卡通动画、实物分类游戏讲解垃圾处理流程,带领孩子们制作“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分类模型,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培养环保习惯。

图片10

实践队与朱集镇幼儿园小朋友合影

“青春执笔绘乡韵,携手共传农民画”文明实践活动现场,实践队与当地农民画家一同创作。朱集农民画以枣乡风光、革命故事为主题,风格质朴鲜明,但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展示渠道有限等问题。实践队提出建立“农民画数字档案库”,拍摄农民画代表作品的创作过程,整理画家访谈录;建议利用短视频平台开设“画里的枣乡故事”专栏,通过直播创作、民俗解读扩大影响力。

图片11

“青春执笔绘乡韵,携手共传农民画”实践活动现场

三、西藏日喀则:高原实践锤炼党性,民族团结谱新篇

(一)调研农改,助力振兴

实践队前往桑珠孜区各乡镇开展调研活动。调研聚焦农业农村法规政策落实情况及改革措施成效,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实际需求与存在问题。团队成员与乡镇干部、村民代表就土地管理、产业发展、惠农政策落地等议题展开探讨,收集一线反馈,旨在为优化法规政策、推动农业农村改革提供实践依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图片12

实践队成员与日喀则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图片13

实践队成员在乡镇开展调研

(二)志愿引导,共建文明

实践队参与引导志愿服务工作,在日喀则市重点路段协助维护交通秩序。耐心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帮扶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群体安全通行,同时向市民宣传文明出行理念,纠正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此次服务不仅增强了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彰显了农业农村工作者践行社会责任、共建文明城市的担当,为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贡献了积极力量。

图片14

实践队成员在日喀则街头协助维护交通秩序

(三)消防研习,强技筑防

实践队积极参与了由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消防知识讲座。此次讲座旨在提升农业农村系统干部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内容涵盖火灾预防、应急处置、逃生自救等实用技能。通过专家讲解、案例分析及实操演练,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消防安全法规与实操技巧,进一步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为日后工作中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保障农业农村领域消防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15

消防知识讲座现场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博士团的青年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这场跨越山海的实践,不仅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更促成了理想与信念的双向奔赴。青年学子们以“自找苦吃”的担当,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卢宇 由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博士团暑期实践队赴各地挂职锻炼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