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领航生态路,科技赋能绿水青山——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市政党支部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市政党支部成立于2000年,现有党员12名,其中正式党员11名,预备党员1名。支部群英荟萃,有教授2位、副教授5位、博士生导师2位,党员博士学历占比高达83%,形成了一支以省级双高人才、赣鄱英才为中流砥柱,师资结构精巧、教学与科研并蓄的双师型教师党员先锋队伍。
党建领航,擘画学科腾飞蓝图
支部笃定“党建引领学科突破”目标,匠心独运构建“党建+学科双融双促”机制。过去五年,成绩斐然,助力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强势跻身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荣登校友会中国大学土木类专业五星宝座(2025年),并于2023年顺利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市政党支部更是星光熠熠,先后入选全国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8年)、江西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024年)。
党建征程中,支部坚决贯彻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决策部署,从严从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搭建“智慧党建云平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让组织生活线上留痕率达100%。在思想政治建设领域,秉持“知行合一”理念,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科学技术研究及社会服务工程,构筑“党建引领+三维联动”的蓬勃发展格局。
党建与本科教学,相融相生
以党建为笔,绘就课程思政建设宏图,构建“组织-制度-载体”三维协同机制。由党支部书记挂帅,成立课程思政专项工作组,将理论学习与教学改革深度交融。紧扣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自立自强等时代主题,开展“政策解读+案例研讨”活动,深度挖掘水资源利用背后的绿色发展理念、饮用水安全蕴含的民生情怀等思政元素。
在新版《水质工程学》教材修订中,推行“价值观引领-学科史浸润-实践观强化”融合策略。在混凝沉淀、紫外消毒等技术章节,巧妙嵌入学科先驱的攻坚传奇与当代工程实践。同步搭建“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评价体系,增设工程伦理分析、社会责任论述等关键环节。借助江西省虚拟教研室建设,实现校际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现已精心打磨示范教案12份、制作特色教学视频280分钟。
此创新模式成效显著,培育出校级教学名师2人,助力《水质工程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斩获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江西省首批虚拟教研室等荣誉,揽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专业两次荣膺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教学集体称号。
党建与科研,双轮并驱,强劲赋能
搭建“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领衔”三级联动机制,促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为水生态保护注入澎湃动力。长期以来,专业聚焦赣南地区受矿山污染侵扰的小流域治理难题,成功组建河流源头水生态保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成为全省唯一专注流域源头治理的省级科研高地。
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科研带头作用,一举攻克稀土矿区水土协同修复、源头水体微污染物监测等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东江、北江、赣江源头区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连续举办三届东江源绿色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打造“党建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的学术殿堂。携手赣州西克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共建“西克杯”学术交流年会平台,创新“党建+学术”融合模式。精准聚焦国家基金申报方向凝练与申请书质量提升,实现党建与科研“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近五年,专业科研能级实现飞跃式提升,承担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年均科研经费达300多万元。科研成果闪耀在Nature Water、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Bioresource Technology 等专业顶级期刊,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6项。
党建引领,服务地方与行业,尽显担当
紧扣赣南“稀土之都”“东江源头”地域特色,党支部构建“党建+技术+服务”三维联动机制,组建由党员骨干领衔的水安全攻坚先锋队,形成“需求调研-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模式。
针对安远县山区地形复杂、居民点分散、经济发展滞后等导致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科学严谨的水源比选、严格有力的水源保护、精益求精的净水工艺完善,成功破解水质难题;通过优化消毒工艺,解决千吨万人以上水厂消毒困境;通过合理布局水源、水厂、水池位置,化解地势起伏大带来的输配水难题;通过管网延伸,进一步扩大供水服务范围。项目期间,精心实施近200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人口约30万,为安远县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立下汗马功劳。
通过实地踏勘、精准取样分析,融合遥感、卫星、无人机等前沿技术,从空天地多维度对东江源自然地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和流域资源展开全面科学考查,开展大时间尺度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评价,丰富并完善东江源多样性数据库和科研监测数据库,构建东江源区风险结构模型和矿山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全力守护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防范生态功能退化提供坚实基础数据。
精心打造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水工艺模型实验室”,近年来举办大型科普活动近十场,服务群众上万人;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从文化宣传、精神建设、科学技术等多方面践行群众路线,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扎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三个团队的工作成功入选《江西理工大学科技扶贫典型案例》。通过“把党小组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在工地上、用党性铸就技术标准”,实现党建与科技服务深度融合,为高校党组织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江西理工大学市政党支部将以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为指引,锚定“美丽中国”江西样本战略目标,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聚焦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建设与赣南革命老区绿色振兴需求,实施“红色基因+绿色科技”双擎驱动计划。以“守护长江碧水,筑牢生态屏障”为神圣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江西华彩篇章,让赣鄱大地的天空愈发湛蓝、山峦愈发葱郁、河水愈发澄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