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系支部开展《材料实验技术综合实践》网络实验教学探索

2020-04-14 15:03:52 马峰
01

网络实验教学总述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大多数理论课程都按照课表时间有序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实践教学应怎样创新教学模式,满足疫情期间的教学需要无疑是摆在实践课老师面前的一个难点问题。机电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学院的要求,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部署,材料实验教学分中心积极调研、讨论,再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系反复沟通,制定出了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案。

本学期材料实验教学分中心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是《材料实验技术综合实践》和《工程材料》课程实验。对于需要配合理论课教学的“工程材料”课程实验,积极与理论课任课老师沟通,关注理论课教学进度,提前将实验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要求大家进行预习,待返校后按照理论知识与预习内容开展相关实验。

下面主要以《材料实验技术综合实践》为例介绍机电实验教学中心在网络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

02

教学资源调研与整合

通过调研与盘点实验室现有资源,经反复讨论磋商,结合各个实验内容的自身特点,最终形成如下方案以保障疫情期间《材料实验技术综合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一,开展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分中心在前期的实践条件建设中,从北京科技大学引入了部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共可开设11个实验,其中结合我校专业特点,要求学生至少完成其中6个 )。

第二,积极沟通,利用兄弟院校教学资源开展在线实践教学;与西安理工大学联系,获得对方授权,利用该校的云课堂资源完成 “金相显微试样制备”部分实验内容的教学。

第三,录制实验教学视频;对于没有在线资源的实验项目,由分中心老师讲解、操作并录制教学视频发给学生进行学习,结合在线答疑完成该部分教学内容。

第四,对于设计性等操作要求不高的实验,开展在线直播教学。第五,对于操作要求高,不适合在线完成教学的实验项目,待学生返校后进入实验室完成,各实验项目的教学方案如表1所示。


表1:《材料实验技术综合实践》各实验网络教学方案


表2:要求学生完成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引入的材料虚拟实验室
完成“金相试样制备“实验内容的外校云课堂资源
03

网络实验教学的实施

形成网络实验教学方案后,分中心的老师们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确保网络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表3。

表3:《材料实验技术综合实践》网络实验教学实施过程

王琪老师在录制实验教学视频资料


范磊老师在录制实验教学视频资料


马峰老师在录制实验教学视频资料


04

学生反馈与评价

对于这样的网络实验教学模式,同学们普遍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材料17-1班的高兴华同学说:“实验课现在这样授课还蛮好的,先复习一下实验内容,做实验就不晕了。等疫情过去回学校再多补做一些实验。”

材料17-2班的孟令喆同学也谈到了自己的感受:“疫情的特殊时期,这样的教学模式挺好。”

材料17-2班的马子涵同学说:“网络教学,特别是虚拟仿真有很多实操、分析不太理想,涉及操作等细节部分有待实践训练。”

张晨蕊同学则对在线网络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应该在上课前应早点通知大家,让同学们做好预习。

我觉得虚拟实验还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够在由于疫情而不能回学校去实验室动手做实验的情况下较好地帮助我们去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材料17-2班  丘文鑫

虚拟实验室能够远程实现我们对于实验知识的了解,达到我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巩固的目的,但是虚拟实验一切误差都是设定好的,没法在实际中检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以及数据的真实性。—— 材料17-2班 马东

网络实验教学实现了各实验项目的基本功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对于我们实验课学习帮助很大。但由于网络教学本身的特点,缺少了真实实验中会产生的误差等问题,让我们对可能在实验中产生的问题缺乏认知。——材料17-2班  刘禹

同学们这些宝贵的意见、建议都将成为我们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的基础。


05

总结

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下,网络实验教学基本保障了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受到了学生好评,并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客观地讲,网络实验教学只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替代现实的实验教学。但作为有益补充,“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应成为我们今后探索研究的重点方向。从这个角度讲,《材料实验技术综合实践》网络实验教学探索也为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刘瑞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材料系支部开展《材料实验技术综合实践》网络实验教学探索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