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科研成果亮相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
2025年5月26日,由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刘鸿鹏副教授课题组携“机场跑道表面状况车载全光学监测设备”和王明超副教授课题组携“‘胶’接航宇-耐高温胶接技术领创者”完成参展活动,展示了学院在民航基础科研领域的创新突破,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的广泛关注。
本次展出的“机场跑道表面状况车载全光学监测设备”,由理学院刘鸿鹏副教授指导,带领本科生及研究生团队进行设备研发。机场跑道表面状况智能监测系统是一款基于近红外多光谱技术的非接触式高精度道面积水检测设备,专为机场跑道、公路等场景设计。通过集成高灵敏度光学模块、嵌入式及环境感知系统,设备可实时测量积水(0-20mm)、积雪(0-200mm)及结冰厚度,精准识别污染物类型。其核心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支持车载移动部署,可快速完成整条跑道扫描,有效助力提升民航安全监管效率。
本次展出的“胶”接航宇-耐高温胶接技术领创者项目,由理学院王明超老师指导本科生团队完成。该项目聚焦多款异质材料连接用耐高温胶的研发,研制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可为氧化锆陶瓷与钛/镍高温合金在室温至1100°C提供5MPa以上粘结强度的新型胶黏剂,应用拓展至多种陶瓷与合金、玻璃与合金等领域的高温粘结,远超其他商用胶黏剂。项目曾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主赛道国家级银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天津市银奖。
展会期间,民航局副局长马兵亲临展位听取汇报,对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应用潜力给予充分肯定;多家单位现场表达了技术合作意向。团队成员通过现场演示、互动问答等形式,与行业专家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成果的产业化路径。
理学院始终秉持“立足民航、服务行业”的科研导向,近年来在“光学检测”,“耐高温胶接技术”等方向持续发力。此次参展成果的诞生,得益于学校与理学院的支持,彰显了学院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并重的科研特色。
此次参展活动不仅加深了中国民航大学与民航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也为更多优秀科研成果搭建了向外界展示的平台。未来,理学院将继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服务民航高质量发展,为“智慧民航、绿色民航”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