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62期人文社科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于文理楼344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俄语系党支部组织,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教学实践”。
活动伊始,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孙大满教授致辞。随后,俄语系主任赵婷廷与参会人员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俄语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在此基础上,代霄彦老师提出了大语言模型辅助能源行业俄语翻译教学和应用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思路,马靓旸老师则结合海外留学经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俄罗斯高等教育领域的使用现状。
孙大满
赵婷廷
代霄彦
马靓旸
然后,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人工智能翻译实验室主任朱华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基于天外人工智能翻译实验室的创新成果,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与翻译教学的融合路径。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教学需不断创新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赋能;另外,外语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智能翻译工具的娴熟运用能力,同时注重语言基础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朱老师的分享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大家就智能翻译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天津外国语大学朱华老师
最后,双方代表达成共识,明确今后在人工智能翻译教学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共建等领域将加强深度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翻译学科在智能化时代的内涵式发展。
此次学术沙龙不仅为青年学者搭建了优质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翻译教学研讨,更展现了俄语系党支部在凝聚学术力量、推动学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以党建赋能翻译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党建与学术创新同频共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