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振兴路上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开展 “行走的思政课”
为深入贯彻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践行“千万工程”理念,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组建学生助农团队,于近日赴舟山市叉河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队通过产业帮扶、文化赋能、校地联动等创新形式,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在叉河村生态茶园,助农团队系统学习茶叶种植技术,深入分析茶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团队提出“三化”发展建议:推动规模化种植提升产量,构建“线上 + 线下”销售矩阵拓宽渠道,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运用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为叉河茶设计了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团队负责人孙翰清表示。
在青饼制作工坊,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同步调研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团队创新设计“贺郎调”主题文创产品,通过校园市集预展、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销售额 1200元,全部收益捐赠村集体。定海区盐仓街道叉河村党委书记冯东海指出:“青年创意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让非遗产品从 ‘手作 ’走向 ‘品牌 ’。”

在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双方达成三项合作意向: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开发 “民宿+文创”特色课程,组建专家顾问团。“我们将发挥建筑、设计等专业优势,助力叉河村打造‘海岛慢生活 ’文旅品牌。”管理工程学院院长田钊平透露,后续将启动“百村千宿”改造计划。
据了解,浙江广厦大学已将乡村振兴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乡村振兴学分银行”,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学分认定依据。此次实践是该校“产教融合 2.0”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成员通过 300 余份问卷、12 场深度访谈,形成《叉河村产业振兴可行性报告》,相关建议已被当地政府采纳。正如学生娄佳艺所言:“我们用专业知识架起城乡桥梁,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