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以“生情在线”数智平台赋能思政教育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全省加快打造数字变革高地的大背景下,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基于让思政工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更好育人”的初心,深入实施思政数字化改革,开发“大场景、小切口”应用,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打造“生情在线”数智平台,形成学院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能力集。
“生情在线”数智平台将育人资源、育人环节、育人载体进行整合,打通了学生思想引领、成长支持、管理服务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融合学生在校期间全成长周期的各类数据,形成学生数据中心,实现“生情在线,关爱无限”。
构建智慧治理新体系,筑牢思政防线。工作流程智慧再造。以工作流程再造推动工作模式重构,优化学生假期动向、课堂请假、寝室管理等实时统计生情信息。在传统工作流程下,学院要完成一项数据统计工作往往要经过“学工办主任-年级辅导员-班长-学生”逐一布置再逐一向上反馈,即6个步骤约100名人员参与,不仅耗费时间、人力,还会出现人员遗漏、填报不规范等问题。学院深入推进跨层级、跨类型、跨人员的“多跨协同”,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实现了统一发布、统一数据归集、统一分析报送,流程从6步变成1步,需要参与的工作人员从100名变成1名,时间消耗从48小时变成1小时,实现了流程优化、人员优化、时间优化。线上线下网格化管理。通过数字化应用,把线下的生情网格化管理与线上网格化管理互联互通。把寝室作为线下网格化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网格化责任人依托学院“1号先锋成长营”,发挥学生党员先锋作用,每间寝室设立寝室安全员。通过数字化建立线上同步映射的网格化管理,将寝室用电安全、室友人身安全等信息实时推送辅导员。学生危机动态预警。开发“五心关爱”生情谈心谈话数字化应用,建立学生五级关爱机制。一是谈心学生自动推送。如“五心”关爱的学生,辅导员至少每月要谈心谈话一次,系统会自动根据学生关爱等级,提醒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与学生谈心谈话,实现了重点关爱与全面关心一个不少。二是大数据综合预警。探索多因素叠加预警,打通原来学生按类纵向管理的数据孤岛,把心理困难、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探索重要危机表征触发预警,学院分析学生潜在危机的重要表征,将旷课、晚归、不归、重要家庭变故等作为重要触发指征,探索实时的潜在危机预警。三是实施“五心三核”。对“五心”关爱学生,建立与学生班主任或导师、学生家长、学生信息员的三核机制,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动态。
打造成长服务新生态,实现精准思政。开发人工智能问答“答客”。专门开发学生专属校园人工智能助理“答客”,“答客”谐音“答可应”,意为有答有应。这是一款囊括学生校内日常事务的全方位智能问答平台,学生只需在“答客”输入问题,点击问问便会跳出答案,一问一答,即答即知。平台上线以来已完成2万余条提问,全天候服务学生事务所需。“答客”会根据学生使用情况自动优化推送,真正成为学生专属的人工智能助理,也让辅导员从大量简单重复的问题中解脱出来,用更多时间做更多学生的成长发展工作。搭建“梦想小鸭”一站式成长平台。学院坚守“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育人初心和“让每位学生都有出彩和梦想成真机会”的育人使命,把事关学生全成长周期的各类要素有机融合成“梦想小鸭”一站式学生成长平台,平台含有1号先锋、价值引领、学业指导、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奖勤助贷、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八大版块,满足学生在校成长发展的各方面所需。如学业指导版块,通过每年学生课程成绩的大数据分析,对难度较高课程推出“习题小讲师”栏目,将这些课程的习题讲解制作成小视频,嵌入一体化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视频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数字画像精准育人。学院探索生情数字画像,以学生数字画像的多维度展现学生成长数据的全方位。建立以德育指数、智育指数、体育指数、美育指数、劳育指数、先锋指数、创新指数等7个指数为核心的成长体系,为精准育人提供大数据支撑。
创新协同育人新格局,凝聚思政合力。生成年度“生情报告”。学院推出学生年度“生情报告”,全院160余位导师、50余位班主任每年都会收到一份独一无二的专属“生情报告”,报告记录了所指导学生全年思想动态、学业成绩、实践创新、奖励荣誉等成长数据。该报告基于学院学生大数据自动生成,帮助导师和班主任制定个性化育人方案,做到科学决策、因材施教,育人工作更有温度、更富成效。开发“生情驾驶舱”。构筑集生情概况、五心关爱、学情分析、未来社区、1号先锋等为一体的“生情驾驶舱”。如学情分析驾驶舱,自动生成学业预警学生信息,自动分析各年级学业情况,对年级整体学业情况自动预警等。如未来社区驾驶舱,学院围绕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要求,探索“三地五星”一站式数字化学生社区建设,以先锋指数、学风指数、创新指数、劳动指数、安全指数等“五星指数”映射现实学生社区,各育人主体可实时了解每个寝室的指数情况及寝室内每个成员的指数状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深化数据融合应用,打通教务、学工、后勤等系统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安全隐患。同时健全联动响应机制,保卫、学工、院系多方协同处置,配套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最终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提升校园治理现代化水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