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实践育人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积极开展实践育人调研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学院主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城乡教育影响研究项目,深入剖析了GAI在城乡教育领域的技术采纳差异及作用机制,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了参考依据。
研究团队采用分层抽样法,覆盖东、中、西部42个县区的127所中小学,收集师生问卷3982份,开展教师访谈89人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教师数字素养与教育资源供给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学校普遍配备高速宽带、多媒体教室等智能教学设备,为GAI技术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而乡村学校在网络覆盖、设备更新与维护等方面相对滞后,难以满足GAI技术高效运行的要求。城市教师普遍接受过系统的数字技能培训,能够熟练运用GAI工具优化教学设计;乡村教师则因培训机会有限、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技术掌握程度相对较低。此外,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多元,能有效借助GAI技术实现智能匹配与动态优化;乡村学校资源种类相对单一,多集中于基础领域。
团队引入技术生态位理论,运用TASE分析模型分析城乡教育数字环境差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乡经济基础差异是GAI技术应用差距的关键因素,城市经济基础雄厚,教育投入有保障,教育技术不断更新;乡村经济相对薄弱,教育技术发展受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师资队伍不稳定,教育资源匮乏,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政策执行机制滞后也阻碍了G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表现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政策支持力度与执行力存在差异,政策衔接不畅,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技术与教育需求错位制约了GAI的普及应用,具体体现为技术更新速度快但适配性不足,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师和学生对技术适应性不足,培训体系缺乏针对性。
实践中,研究团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在舟山市教育局等9个单位得到实践应用。团队致力于推广低成本GAI智能设备,开发适合乡村教学环境的离线学习包,实施设备银行制度,将城市淘汰智能设备改造后流转至乡村学校,有效缓解乡村基础设施压力。同时,打造城乡GAI赋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激励机制,构建教研共同体,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构建城乡一体化GAI教育资源体系,实现算力资源共享,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资源进行动态分配。
该研究成果得到专家的积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为教育领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随着G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稳步应用与发展,城乡教育差距有望逐步缩小,更多学生将有机会获得更加公平、适合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