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应开化县华埠中学的邀请,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党员,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跃良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学校教育改革与研究》专题讲座。浙江省东阳中学、马金初中、华埠中学部分老师参与学习。
本次讲座中,周跃良教授主要围绕三个要点展开,分别是数字化转型学校教育变革、数字时代教师核心素养及能力重构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周教授首先用两个问题抛开话题。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ChatGpt、Deepseek等智能技术兴起会让大部分人沦为无用阶层吗?
周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疫情之后,教育行业出现了焦虑与不安全感,例如心理危机加重、学生对未来缺乏信心、价值观倒塌。人工智能的兴起虽然对学校教育变革引起了冲击,但教师永远不会缺席。学校的办学方向应该指向未来能力需求,包括非正式学校之外的学习、三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智体美劳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学校教育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确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课程内容的真正个性化、人机协同教学或许可以让精准教学更加真实。在人机协调能力的培养上,要注重“人”+“AI”,人来决定,技术辅助。那么教师针对数字转型社会要能完成自我能力重构,要注重师德实践能力、育人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性,提升和完善学生道德品质。讲座最后,周教授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1.重视教师德育能力培养,知道疏导学生压力,明确目标,激发动机;2.重视课程开发能力发展,教研活动应更多放到教什么上,而不是教学技能上,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3.注重人机协同能力建构,契合AI+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将继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锚定当下、脚踏实地的行动,探索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为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