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创新,拓展国际视野——城建学院与白俄罗斯波洛茨克国立大学开启国际合作新篇章

2025-06-25 15:17:11 章璐瑜

在浙江树人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白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协同推进下,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城建学院教工一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国际产学研"创新机制,于4月13日-17日成功组织白俄罗斯波洛茨克国立大学亚历山大·巴卡托维奇教授学术交流活动。支部通过"学术研讨+联合教研+科研攻关"三维联动,构建起中白建筑领域深度合作新范式。城建学院院长金小群、科研副院长王振华、教学副院长赵欣分别主持术交流、教学研讨与科研互动交流活动。访问期间,叶时平副校长专程接见亚历山大教授。

11

4月14日下午,在弘毅园2-208会议室举行了浙江树人学院-波洛茨克国立大学“绿色建筑”学术交流会,城建学院师生50余人参加,会议由教工一支部党员教师王振华副院长主持。

教工一支部党员教师金小群院长首先致辞,对亚历山大·巴卡托维奇教授的远道而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与学院情况。她指出,绿色建筑是当今全球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它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本次学术交流围绕绿色建筑这一主题,分享双方在工程结构、环保保温材料、低碳数字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碰撞,更是友谊的升华,非常值得期待。

2

随后,亚历山大教授分享了研究团队近期在环保保温材料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他们利用植物纤维、植物颗粒及动物羽毛这类可再生资源制成环保保温材料,并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在保温隔热性能上可媲美传统石油基材料,同时具备显著的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性,为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3

城建学院青年博士、教工一支部党员教师闻婕介绍了新型工程竹材的研发和应用,详细阐述了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结构构件的力学、物理性能的研究及其工程实践;赵雪园博士对单体建筑在设计和运行阶段中应用的低碳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介绍;方德明博士以“锈蚀钢筋-混凝土高温后粘结性能劣化机理及提升技术”为题,系统性揭示了锈蚀混凝土结构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变规律;曹云中博士在主题为“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报告中,阐述了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意义,尤其在防止墙体保温层脱落及防止火灾方面表现出的明显优势,然后介绍了带保温层焊接钢筋网架板、免拆保温模板等具体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青年学者从各自领域诠释了“绿色建筑”的多维解读。

5

4月15日上午,城建学院土木与建筑学的骨干教师与亚历山大教授在拱宸桥校区A1教师中心会议室就中外合作办学开展了研讨,会议由教学副院长赵欣主持,院长金小群,副院长王振华参加了会议。双方以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安排为基础,探讨了国际交换生交流计划的可操作性;从双方师资及专业设置角度,探讨了课程合作的可行性;并从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模式出发,畅想了未来合作的场景。通过深入的交流,初步达成了双向交换生项目的意向,并明确以古建测绘与城市调研等实践环节为项目开展短期交流,通过跨文化学习与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

当天下午,城建学院土木、建筑学专业的骨干教师还与亚历山大教授进行了科研合作项目的探讨。亚历山大教授聚焦材料保温性能,对可能开展的合作提出了初步的构想,双方就持续合作制定了初步的计划。他积极为与会博士搭建两国合作的桥梁,建议双方研究团队就各自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现有成果进行初步整理,后续组织两国研究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交流,为多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10

4月17日上午,亚历山大教授走进毫末书院,为土木工程大三、大四的学生开展了研究生招生宣讲,3名来我校交流的白俄罗斯学生参加了活动。亚历山大教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波洛茨克国立大学的办学历史,研究生教育的学制和基本费用,并发出了真诚地邀请,与会同学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教授进行了交流。

此次国际交流活动是教工一支部践行"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生动实践,通过构建"组织联建、人才联育、项目联攻、成果联享"的四联机制,将样板支部建设成效转化为国际合作新动能。

1


责任编辑:楼旦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城建学院教工一支部成功组织与白俄罗斯波洛茨克国立大学亚历山大·巴卡托维奇教授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