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充分挖掘利用潼南地区的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新时代实践育人体系。2025年3月27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研学团队前往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油菜花实践教学基地,以“感生态文明之美,探乡村振兴之道”为主题,开展了一堂接地气的行走思政课,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让学生在花海中感受现代农业魅力,厚植 “三农” 情怀。

理论宣讲接地气,党的声音入民心
学生研学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来自电自24102班的同学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大振兴”视角,以《点燃金花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为题,探索了青杠村如何以油菜花产业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全链条增值”的乡村振兴新路,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典型教学润无声,思政课堂焕新机
此次实践研学活动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冉小风老师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线,讲解了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如何运用油菜花产业优势和陈抟故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景区特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在提高生产力基础上擦亮了“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还有基于油菜花开发了多功能产业链条的“生产之美”,更有在万物复苏时节促进人身心和谐统一的“生活之美”,使得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中国建设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含义。美在创新、美在低碳、美在人心,美在生活。这一堂思政课让同学们既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又提升了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认知。

青春对话新农人,科技赋能绿色生产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连绵的金色花海,向周边的农户学习油菜的生物学特性、种植周期及田间管理要点,让教育扎根泥土,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尤其是在研学中,随处可见的光伏发电,让同学们在花海中感受现代农业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纷纷感叹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变革力量的同时,也增强了专业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作为学校与潼南区协同育人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崇龛镇油菜花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大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深挖思政教学资源、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