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支部结对共建,铸就活力党员阵地
—— 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案例
一、案例背景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是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关键载体,也是促进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对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提质增效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积极推动与合川区十字路社区党支部、合川区古圣村党委、合川区高阳社区党委等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结对共建,以共建为载体,不断深化支部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支部共建以来,支部以加强结对共建总体设计为切入点,持续明确共建目的与目标,着力构建健全的共建合作机制,积极创新共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力促进共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主要做法
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以践行“行知精神”为主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主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学生党员为主体,以社区居民群众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理论联学、活动联办、服务联动”,积极探索支部结对共建新模式,以培育学生党员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为着力点,强化实践育人功效,让党员在 “做中学”、“学中做”,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
(一)深耕细耘,理论联学筑牢思想根基。
支部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积极开展理论联学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专题党课、理论宣讲、实地参观等形式,为党员学习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支部自结对共建以来,支部共开展3场专题党课,其中邀请到合川区草街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给大家开展专题党课宣讲,吸引了100余名党员参与,有效提升了党员政治素养。支部学生党员10余次深入社区基层党支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覆盖人数近千人,与社区居民共同前往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参观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行知精神的理解,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同心协力,活动联办汇聚活力源泉。
支部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等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共建模式,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双方支部实际情况,深入社区基层党支部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支部自结对共建以来,与社区基层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活动十余次。其中在2024年4月,支部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契机,联合高阳社区党支部共同举办了“党建引领筑同心,民族团结进社区”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民族知识问答、跳竹竿舞、趣味投壶、制作绣球、扎染等活动,丰富了社区党员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携手共进,服务联动彰显责任担当。
支部以助力乡村幼儿美育、帮扶留守儿童成长为中心,围绕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素养提高、身心关怀陪伴等实际需求,传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以“周末宝贝会”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深入社区基层党支部开展各类美育志愿服务活动。针对社区的留守儿童,支部打造了“快乐驿站”,由学生党员以“小先生”名义深入社区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等美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艺术潜能。针对社区老人进行慰问走访、开展老年趣味运动及益智活动,丰富当地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学生党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与水平,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支部自结对共建以来,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期,服务老人、儿童近万人。
三、主要成效
(一)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通过与基层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让学生主动融入到共建活动中,支部的主体性得到充分激发,创新了基层党建工作思路,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形成良好的共建氛围,增进支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支部党建工作活力。
(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锤炼党性促成长。
支部学生党员通过走出校园,进入社区,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在服务社区、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既检验了专业知识,又使能力才干得到锻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风尚,党员意识得到加强,党性觉悟得到提高,学生党支部的社会功能也因此得到拓展,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展现和提高。
(三)增近居民彼此了解,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支部通过在社区基层党支部中开展社区教育、社区义工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直面群众、直面基层发展,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强化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打破了冷漠的邻里关系,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进而融洽了感情,有助于促进和谐社区的逐步形成。
四、经验启示
(一)支部共建需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的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具有深刻意义且需长久推进,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以及社区基层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进行全面规划并构建长效机制,需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共建活动的质量和成效,为支部党建工作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发展贡献力量。
(二)支部共建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
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应结合支部专业特色,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专业优势,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需求,以选择合适的共建对象和活动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共建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共建活动增添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共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支部共建与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支部共建需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学生党员作为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部共建的主体,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学生党员可以主动参与共建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出富有创意的想法和方案,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通过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活力,为共建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不断成熟并取得实效,未来,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将继续深化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的共建活动,把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作为深化学生党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基层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发展,提高共建的深度和广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