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推普力度,围绕“以声传情,以语筑梦,服务基层,医心为民”主题,作为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峡音润苗·医语同行”推普服务队,奔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0余个街道和乡村,开展为期9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一、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铭记历史魂 青春勇担当
推普服务队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镇举行“寻访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主题研学系列活动。在笔架山烈士陵园,同学们神情肃穆、身姿挺拔,深情凝视着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面对鲜艳夺目的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同学们缓缓登上台阶,轻轻将花束敬献于碑座之下。随后,他们绕碑瞻仰,目光追随着碑上的事迹,仿佛能从中探寻到先烈们的英雄足迹。
走进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先锋社区黄学珍三合院聆听“一张留言条”背后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参观馆内陈列着众多珍贵历史文物和资料,感受到了军民间生死相依、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和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来到“世界苗乡 红色小镇”,走在黄家镇先锋社区红军街,透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留下了鲜明的红色文化印记,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寻访红色记忆。
在红军街“黄家镇先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黄家坝新时代红色基因传习所”举行了《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微党课,服务队聆听和学习“红船精神、红军精神、红岩精神”精神内涵。入党积极分子2024级卫生信息管理1班姜文鑫同学,结合红色主题研学感悟,满怀激情地分享研学心得,王叶强同学带领实践队员齐诵《七律·长征》,让红色基因在他们的血脉中澎湃激荡。
寻访苗岭振兴故事,指引青春坚定信念。推普服务队带着对基层的憧憬与对奋斗精神的敬仰,开启了与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欧子云书记的深度对话,渴望从乡村振兴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欧书记面对彭水“工程性缺水”与“土地贫瘠”这一制约发展的核心挑战,尤其是喀斯特地貌导致的“水困”难题,他积极推动“溶洞引水”工程,凝聚干群力量,为解决当地用水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干部队伍建设以及普通话推广助力乡村振兴等多方面都付出了大量心血,推动彭水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展现出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欧书记希望,青年大学生要好事做好、实处做事,下定决心做好,力戒空谈,崇尚实干。
薪火相传,扎根基层,践行使命。汉葭医院院长洪伟热烈欢迎推普服务队的到来,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层公益类医疗机构的服务现状和基层健康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等方面,指出了基层医者在绘就乡村振兴的健康底色中的“守门人”作用,希望医学生了解社会和民生百态,勇敢奔赴一线,用青春“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在基层服务5年的优秀校友,公卫医师刘洪志鼓励同学们,让“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化作脚踏实地的担当;以温度传递医者仁心扎实学识,用专业铸就铠甲;基层需要“下得去”的勇气,更需要“留得住”的智慧,像对待亲人般倾听患者需求,在疫苗接种、慢病管理等“小事”中践行医学的真谛。郁山镇公卫科龚威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大量专业人员缺口,希望同学们提升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的综合能力,用实际行动融入社会,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二、一堂行走的语言课:推普进乡村 共筑振兴路
推普服务队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深入基层实践,把“根”深深扎在基层,以“推普”为舟,用赤子之心丈量苗乡热土,用普通话联通民族情感,在守护苗乡百姓健康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芒。
田野调研求真知,脚沾泥土探民情。以《行走苗乡:彭水普通话应用调研》为题,主要围绕普通话使用情况、接受意愿及推广建议等方面展开,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普通话的认知与需求,精准聚焦居民、村民的日常生活与学生学习交流,摸清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通话从校园课堂到社区角落、乡村的普及轨迹,感受语言规范性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全面了解民族地区人群的普通话普及现状,精准开展普通话推广及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助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
借助“党课+推普”的主题学习会议平台,推普服务队在弹子社区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政策和推广普通话的具体内容,通过视听辅助方式,从基础语音训练、基础场景和生活场景等日常对话、文化和社会知识、简单应用文字学习,如常用词汇跟读,让老党员们认识到普通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推普实践进农家。推普服务队将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微课堂送到村民家中。在向家坝,推普服务队根据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设计了科学的教学环节,将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指导儿童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语调与语速,纠正发音错误。通过讲述《大闹天宫》《精卫填海》等中国神话故事,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少儿国学启蒙读物,引导乡村儿童在规范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手拉小手,童声童语学普通话。推普服务队到苗都大地幼儿园开展推普公益课。组建3个班级,利用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和预防医学专业优势,以“童话诵童音 推普筑未来”为题,善用讲、学、练方式陪伴学龄前儿童提升普通话使用能力,营造语言使用习惯培养、启智润心,多维度地完善幼儿教育服务的基本内容,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扎根在儿童心中,激发儿童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
普通话进乡村,沟通零距离。在高谷镇兴隆村,推普服务队同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社会实践团8名志愿者,聚焦推广普通话,围绕健康服务这一核心,面向不同群体阐述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对保障村民健康权益的基础作用。面向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从健康惠民政策掌握、健康信息获取、健康诊疗和医保报销规定等方面,阐述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对保障村民健康权益的基础作用,并开展具体教学。
在鞍子镇罗家坨,服务队通过简洁的问卷和访谈提纲,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细致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村民的普通话听说能力、使用场景、学习意愿及存在的困难,鼓励村民将普通话使用作为提升家庭健康保障能力和融入更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工具,并针对苗寨中老年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科普。
三、一堂行走的健康课:医普惠民生 健康伴同行
健康生活“普”新篇,守护生命防线。推普服务队走进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街道、柏杨居民委员会,开展“推普+急救知识宣传”主题活动。在汉葭医院医师刘洪志手把手指导下,队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村民解释体检流程和相关项目,将“乡音”和普通话融合,讲解肺结核防治、预防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管理知识,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随后,服务队成员走访了10户家庭,通过了解居民健康状况,针对性地给予基础健康建议和家庭日常用药的注意事项,从休克、溺水、中暑等常见意外情况的急救处理进行了细致的科普讲解。
急救进村落,平安护“万家”。推普志愿服务队将急救小课堂搬进村落。在村道旁,取得重庆市红十字会救护员证、护士职业资格证的志愿者,用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从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方面,详细演示了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的步骤,手把手帮助参与者准确掌握急救操作的关键要点。期间,志愿者为中老年人群提供了免费的血压和血糖检测服务,并给予了个性化的健康建议,用规范普通话向村民普及慢阻肺防治、艾滋病防治和远离烟草危害等常见健康知识,通过解释营养学知识与慢性病的关系,普及四大专属营养物质优质成分对中老年人群的重要作用,帮助其提升健康素养。
均衡膳食身体壮,良好习惯健康长。结合乡村留守儿童的当下需求,推普服务队围绕基本营养膳食知识、口腔健康、青春期的基本知识等内容进行科普。利用膳食宝塔、果蔬模型等实物给儿童讲解每日健康饮食结构,帮助儿童掌握“吃、动、减”的健康“科学密码”,帮助青少年预防儿童肥胖症。讲解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用口腔模型展示标准圆弧刷牙法,并和孩子们进行实操演练。以“‘青’听心语,守护‘花’开”为题,围绕青春期的基本知识和心理发展内容,讲解了正确应对青春期身心变化的方法,帮助儿童树立健康意识,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暖心服务护健康,青春服务润人心。推普服务队继续跟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下塘村开展健康体检。队员耐心为村民讲解体检流程,引导老人排队,搀扶行动不便的村民完成各项检查;帮助其填写健康信息表;协助医护人员测量血压、血糖,并做好健康数据记录。针对部分村民对体检项目不理解的情况,队员们详细解释,确保每位村民都能清楚知晓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就用药情况进行健康建议。
健康知识润童心。利用蔬果实物模型和健康安全类视频讲解营养膳食知识、口腔知识 、眼视光知识和安全小贴士等内容,如七步洗手操、眼保健操和圆弧刷牙法,在轻快互动的氛围中增进了孩子们的文明素养、语言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