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赋能现代家居设计——博物馆里的中国家
2025年8月18日,郑州美术学院行业学院执行院长、环境艺术设计系党支部书记王红教授受邀出席2025郑州设计周开幕式,并在“设计落地应用与产品创新发展分享会”环节发表题为《博物馆里的中国家——黄图孕育的家居密码》的主旨分享,引发行业广泛共鸣。王红老师从中华传统器物美学切入,以河南博物院、安阳殷墟博物馆、中国厨房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馆藏家居类文物为案例,系统释了古代艺术与现代家居设计的融合路径。她指出,殷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纹饰韵律、宋瓷天蓝鹅颈瓶的釉色质感、织锦的纹样布局、中原明清家具等文化遗产,为当代家居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通过解构文物中的色彩、内涵与榫卯结构的应用逻辑,她提出“传统美学现代化转译”的三重路径:提取文化符号重构空间叙事、转化传统工艺赋能材料创新、借力数字技术活化历史场景。
主题分享中,王红特别强调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形成发展的策源地,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中原孕育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干,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中原文化广纳百川,辐射四海,演绎中华民族煌煌生机。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出于殷墟;中国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中国的姓氏源在炎黄,根在中原;中国的王朝源在夏代,都于河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就了现代设计的人文价值,其实是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器物,都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的精神定义。当代设计不应仅追求视觉表象,更需深植文化基因,让空间成为传递民族情感与生活哲学的载体。她以设计转译的创新路径,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调控”,设计主动回应用户需求;从“家族伦理”到“社群联结”,进行社群化设计与文化认同,“共享院落”的设计;从“礼制符号”到“情感符号”,实现“器物思维”到“空间情绪”三个维度,提倡设计、历史融入一体,将框景、留白、隔断转化为空间结构语言,重构伦理结合可持续设计,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居功能的共生。
本届设计周以“设计领势,潮创未来”为主题,展览规模达5万平方米,汇聚1000余家品牌与超1.5万件新品,特设“非遗文创展”“空间设计大赛作品展”等板块,推动设计产业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王红作为赛事评委及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其演讲为设计教育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新范式,为与会设计师重新锚定了文化自信在设计创新中的坐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