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雨、李露露、韩斌、刘世杰老师四位老师指导“梧志兴川”调研团赴绩溪梧川开展暑期实践调研-产业振兴篇

2025-08-14 12:05:53 张世杰 李娜 胡新宇 张景诗琪 卢灵静

产业振兴篇:生态反哺农链新,红绿融合产业兴

红色精神注动能 生态反哺促共富——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栖川嵌绿队开展暑期实践调研

7月23日至25日,在韩建雨、李露露、韩斌、刘世杰四位老师的指导下,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栖川嵌绿”专题小分队跟随“梧志兴川”实践团,走进绩溪县梧川村,以“红绿交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小队通过座谈访谈、基地探访、入户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梧川村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探寻红色精神与绿色发展的融合之路。

红魂绿韵,山水激荡新篇章

7月24日上午,小分队采访了本地民宿老板吴忆南。吴忆南提到,当前民宿消费者主要为中产阶级群体,普通民众较少,且受地理位置影响,皖南地区农产品运输成本高,价格随之上涨,导致采购者不多,反映出梧川村红绿交融发展面临的困境,也让同学们对当地旅游业和农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5d9e80b-6048-45b9-9347-922acf987437

图一:队员张世杰采访当地民宿老板吴忆南

当日下午15时,在刘世杰老师的带领下,小分队参观了绩溪红色文化展示馆、黄高峰青年学院和金岭洞。在红色文化展示馆,讲解员讲述了绩溪县的红色历史,包括历届领导人、红色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这些讲解丰富了同学们对梧川村红色文化的认知,为以红色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a44be2d5-7fa6-4bbb-822a-a96bd2f31346

图二:实践团成员参观绩溪红色文化展馆

随后,同学们登上大会山,沿途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看到了油茶、菊花等农作物种植情况,了解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深化了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认知。山顶的黄高峰青年学院、金岭洞和百坑烈士陵园,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精神,也进一步证实了红色文化在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ea0728fa-8531-4f1e-b672-189a6710a84d

图三: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

以红铸魂,产业升级焕新机

7月25日,梧川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韩斌向同学们介绍了和美乡村建设方案。韩书记指出,梧川村目前的总体目标是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以红色文旅为核心引擎,尤其是红色研学与培训,带动农业升级、休闲体验、康养等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乡村产业体系。同时,他也提到,梧川村部分区域位于生态保护区内,受生态保护红线制约,林间道路等开发建设受限,需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此次介绍明确了梧川村红绿交融的发展路径与面临的挑战,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红色文化带动产业升级也成为红绿交融发展的创新之举。

d5fb8d06-7ed0-4271-ac73-b07d106386db

图四:驻村工作队队长韩斌向同学们介绍和美乡村建设方案

点绿成金,产品价值初实现

25日下午,小分队采访了当地村民,了解农作物种植情况及红色文化对生态产品的带动作用。村民表示,目前主要种植油茶、玉米等初级农产品,同时肯定了红色文化对生态产品的促进作用。这既体现了红绿交融发展道路的成效,也反映出村民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1f1a2c98-a8ed-4b4e-9b09-6c5c8a94906c

图五:队员卢灵静采访当地村民

此次实地调研,栖川嵌绿队深入了解了梧川村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现状,重点考察了红色旅游与生态产品融合发展模式,以及“红色文化赋能生态产品价值提升,生态认证反哺红色旅游发展”的“双向嵌套”机制。调研为后续调研报告积累了丰富素材,也为团队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索可复制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和红绿资源协同开发策略,为同类乡村实现生态文化资源整合式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范式奠定了基础。

红绿交融绘新篇:红绿振兴队梧川村乡村振兴调研

7月23日至25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梧川红绿振兴队在韩建雨、李露露、韩斌、刘世杰四位老师带领下,深入安徽绩溪梧川村开展为期3天的乡村振兴实地调研。团队成员涵盖数字经济、广播电视学等多学科背景。通过深度走访、专题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解码当地“红绿融合”发展密码。

7月24日上午,队员们访谈大会山旅游公司负责人吴忆南。吴经理介绍,大会山旅游公司一直与当地农户保持合作关系,通过收购农户农产品用于餐饮及初加工销售、旺季雇佣村民等方式,实现企农共赢。同时针对游客以中产阶级和研学学生为主、普通民众占比低的问题,公司正探索新路径,以期拓宽增收渠道、惠及更多村民。

909e076b-a1ed-402d-a97a-e69e03ad65d8

(图一 队长李娜采访大会山旅游公司负责人吴忆南)

当日下午,小队在村委洪微陪同下参观绩溪红色文化展览馆。馆内陈列的泛黄照片、锈迹斑斑的军用品,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洪微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梧川村的红色历史:觉醒-信仰-浴血-解放-铭记,这一步步的历程,让队员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又充满力量的奋斗岁月。随后,在李露露和刘世杰老师的带领下,小队先后走访黄高峰青年学院、金岭红馆,实地穿行金岭洞,将书本中的革命故事转化为具象记忆,深化了对梧川村红色文化背后的革命历程和精神实质的认识。

532f4d86-580d-4ed7-b5c8-fa9ffde68d3c

8eb3afb7-a753-466b-93dd-a918db546b8c

(图二 洪微书记讲解梧川村革命史)(图三 金岭红馆前合影)

7月25日上午9时,梧川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韩斌就绩溪县长安镇梧川村发展现状向小队成员进行介绍。韩书记指出,人力资源不足是突出难题: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者以老弱妇孺为主,导致产业创新、技术引进、电商销售等进展缓慢。他同时明确,梧川村目前总体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即以红色研学为核心带动农业升级、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等产业协同发展。此次介绍为小队后续开展针对性调研、助力村庄发展奠定了基础。

86a9539a-9ae8-4615-9665-4f9696174981

(图四 小队全体在革命丰碑前合影)

7月25日下午15时,冯海凤副书记带领红绿振兴小队全体参观当地的草莓园、前胡地和油茶林。冯书记介绍,前胡是一种一年生草本中药,具有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的功效,可帮助清除体内的风热之邪。在生机盎然的前胡、油茶种植基地,小队成员实地考察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经营模式与市场潜力,运用经济学专业知识分析绿色产业对村民增收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效应。

df689a67-8075-4ee7-a94f-3f6a4129abc0

(图五 冯书记为小队介绍前胡作物)

    此次梧川之行,是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梧川红绿振兴队”将理论扎根乡土、以专业服务乡村的实践探索。队员通过产业调研、红色教育与文化互动,深刻理解梧川村依托“红”“绿”双核驱动、探索“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团队表示,将认真梳理调研成果,结合经济学视角形成有价值的建议,为梧川乃至更多乡村的红绿融合、振兴发展贡献青春方案。

链兴农脉育新机一品生金富乡村——“链兴农脉·一品生金”梧川调研团暑期实践活动

七月的梧川村,青山含黛,稻禾飘香。一条蜿蜒的乡村路,连接着城市与田野,更牵起了青春与乡土的深厚情谊。安徽大学“梧志兴川”调研团专题五小队,循着乡村振兴的脉络,以“特色农业价值链重构:梧川村‘一村一品’模式的产业融合效应”为主题,在此开展了为期3天的实践活动,在乡土大地上践行思政育人要求,以脚步丈量民情,以智慧赋能发展。

675b56aed56cc9313cf8313f1309c670

    7月24日上午9时,实践队员们与梧川村党总支书记洪海飞围绕农旅融合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洪书记结合村庄实际,详细介绍了梧川村在农旅融合方面的运营模式与内循环体系,剖析了农旅产业双向赋能乡村发展的具体路径,同时也坦诚分享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规划蓝图。他提到,农旅融合不是简单的“农业+旅游”,而是要实现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价值的协同提升,让游客既能体验田园之美,又能感受乡村文化。队员们认真聆听、互动提问,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了对乡村产业融合的认知。

e35eccd0-a476-46fb-b6d3-63b77bdbb12b

    当日下午,在村委洪微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进绩溪红色文化展示馆。馆内“觉醒、信仰、解放、铭记”四个篇章,如一部立体的红色史书,系统串联起绩溪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队员们在革命文物前久久驻足,静听讲解、凝视史料,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守信念、奋勇前行,这种精神是照亮当代人前行的灯塔。”洪微的感慨引发共鸣,让队员们在红色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

c7b93aeebb65a48434c0bda2dd8efd7e

532f4d86-580d-4ed7-b5c8-fa9ffde68d3c

    7月25日下午16时30分,在刘世杰、李露露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攀登大会山,探访金岭洞,瞻仰革命先烈纪念碑。山间林木葱郁,清风徐来,队员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行,在金岭洞感受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在纪念碑前肃穆鞠躬,深切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先烈。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

4ba637d5-d70a-4a28-aca6-6bae1b5656d2

fd2a84fe29c403c4df09e6daa091f428

2491f43f-e0e0-41c8-beac-7f2679766c31


7月26日下午,梧川村党总支副书记冯凤海带领队员们走进特色农产品种植区。翠绿的果蔬、饱满的作物,展现着“一村一品”带来的勃勃生机。实地参观后,队员们与当地村民拉起了家常,从朴实的话语中,清晰感受到“一村一品”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土地产出了更高的价值,乡村聚拢了旺盛的人气,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甜。“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跟着村里的特色产业干,不仅收入稳了,心里也踏实了。”一位村民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b91a528c-354d-4d36-98b8-77c8349ee779

实践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一村一品”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将村民、土地与市场紧密相连,让村民从乡村发展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靠天吃饭”转向“主动谋发展”。但这并非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未来,唯有持续倾听村民心声,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升级产业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图景。

d1d17948-77a7-4b71-bb5b-7c92bb87523b

    此次梧川村之行,将思政教育融入乡土实践,队员们既明晰乡村发展的现状与路径,更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青春足迹印刻田间地头,青春智慧融入振兴实践,这份经历将激励青年以实干践行初心,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彰显了“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成效。

责任编辑:卢灵静 李娜 张景诗琪 韩建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韩建雨、李露露、韩斌、刘世杰老师四位老师指导“梧志兴川”调研团赴绩溪梧川开展暑期实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