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口腔修复学课程虚拟教研室获评教育部“典型教研方法”

2025-04-03 14:02:30 颉慧菲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加强虚拟教研室建设,加大典型示范力度,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国787个虚拟教研室平台开展了典型虚拟教研室、典型教研方法、典型教研成果选树工作。

基于各虚拟教研室年报数据,经学科协作组推荐、专题工作组专家论证等工作程序,评选出典型虚拟教研室50 项、典型教研方法100 项、典型教研成果50 项。由我院周永胜教授牵头的口腔修复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提出的“口腔虚拟仿真建设与应用”获评“典型教研方法”。

北京大学口腔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是教育部口腔修复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代表性成果,本实验室以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为支撑,是深度融合智能物联、智能管理、智能学习与智能评估的多维度智能一体化虚拟仿真训练中心。该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构建了口腔临床技能训练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该口腔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的初步建成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实践增添了鲜活的案例。本案例已获中国医院协会首批智慧模拟虚拟实验室应用试点项目,并被写入2023年《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年在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举行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进行展示,并被用于虚拟实验室建设标准的制定。作为教育部首批18 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之中的唯一医学案例,口腔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口腔虚拟仿真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和创新价值。该案例建成后,迎接了多个全国双一流高校医学院专家教授来参观学习,辐射到了全国多个院校,包括接受国际口腔医学院校来访交流(如日本、荷兰和塞尔维亚等)。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纽带,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创新性探索。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极大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和创造力。据统计,目前,全国虚拟教研室注册成员达80931人,共享教学资源16.6万份,各类教研活动参与138.6万人次,带动4千多所高校参与,增强了教育资源分享,加强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2025年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之年,口腔修复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将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上集中发力,充分发挥北大口腔修复的优势,有方向、有体系地整合多元多维教学资源,积极推动虚拟助教建设、AI驱动课堂、知识图谱AI课程、全智能辅助课堂等方面建设,将人工智能赋能 “教”与“学”。同时,进一步扩大课程的应用和示范推广效应,不断提升新质教育和新质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于海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院周永胜教授牵头的口腔修复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提出的“口腔虚拟仿真建设与应用”获评“教育部典型教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