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赴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开展调研学习。于舒老师对教工第一党支部的整体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强调了支部在“党建与科研融合”“人才培养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果,展现出高质量党建工作与神经科学创新发展深度融合的先进经验。
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现隶属于教育部·江苏省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党总支,是学校最具代表性的基层党组织之一。支部现有教师党员28名,其中博士占比高达96%,拥有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结构合理,梯队稳定。2024年,该支部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同时也是江苏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成员单位。这一系列荣誉的取得,标志着支部在党建质量、人才培养、科研引领等方面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调研伊始,设计学教师党支部成员在南通大学党委组织部、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同志陪同下,参观了实验室党总支及各支部党建成果展板,深入了解了教工第一党支部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及党建工作亮点。支部在顾晓松院士的带领下,建立起“一融双高”三级神经传导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将党组织嵌入科研团队建设全过程,构建了组织融入、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的运行机制,使科研与党建形成互促共进的新格局。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坚定党员政治立场,严明纪律规矩,在党建引领中筑牢思想根基。
随后,双方在重点实验室一楼会议室开展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勇军教授详细介绍了支部近年来在党建品牌打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分享了通过依托沉浸式科研实践基地、志愿者研学助学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带动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体现出党建工作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强大驱动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支部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移动公司等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围绕智慧医疗、健康惠民等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服务型党组织。通过“亮身份”“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积极投身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温度与担当。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刘秀伟教授在座谈中介绍了本支部近年来围绕“党建+设计”融合发展的探索路径。她指出,设计学专业与神经科学虽属不同学科,但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党建引领科研、党建服务社会、党建融入育人”的体系化建设中,为高校教师党支部提供了宝贵经验。刘秀伟教授特别提到,设计学党支部近年来也积极推进设计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索“视觉传播+党史学习”“设计服务+社区建设”等主题项目,力图在实践中把党组织的作用体现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全过程中。在未来的建设中要进一步提升组织力和服务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党建与专业的双向赋能。
通过此次调研学习,设计学教师党支部从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的做法中汲取了大量宝贵经验:
一是党建引领科研发展,强化融合机制。该支部将党建工作嵌入科研项目全链条,推动科研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这一经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探索服务型科研具有启发意义。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育人实效。以科研带动学生成长、以实践助力能力提升,为设计类学科创新育人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聚焦社会服务功能,推动成果转化。教工第一党支部坚持党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高校党支部在地方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化协作提供了可借鉴范式。
四是规范组织建设机制,夯实支部基础。通过完善“三会一课”、创新组会形式、加强党群协同,构建高效运转的支部工作体系,为设计学教师党支部优化制度提供了参考样本。
本次赴南通大学的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学习,更是一场理念的碰撞。设计学教师党支部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持续深化“党建+设计”的协同建设,积极打造具有文化传播力、组织凝聚力和创新驱动力的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努力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贡献新的设计智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