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4日,计算机(网安)学院党委组织教工党支部书记、党员教师代表深入贵州省岑巩、石阡以及湖南芷江等地,开展乡村振兴暨“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强国使命”红色教育培训活动。 在四天的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研学,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重温烽火岁月的信仰力量,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学习,在血色丰碑与胜利荣光中淬炼信仰
困牛山的血色丰碑:信仰的至高诠释。在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跳崖遗址和陈列馆,队伍聆听了红六军团百余名红军战士为掩护军团主力成功突出重围,坚守困牛山与与敌激战三昼夜,在面对敌军疯狂攻击,宁死不伤群众、毅然集体跳崖的悲壮史诗。困牛山红军英烈的千古壮举,是人民军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和不负人民的生动写照,是红军将士听党指挥、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光辉典范;通过他们故事,让大家对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芷江的胜利丰碑:受降旧址的历史回响。“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在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通过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现场参观以及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把大家带回了1945年那个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
镇远的革命传承:多维度的抗战记忆。在历史文化名城镇远,队伍参观了周达文故居(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解其革命生涯。步行至和平村旧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14栋保留建筑(监视塔、医务室等)及其允许战俘进行棒球、手工等活动的特殊历史,成为人道主义和国际公约的生动教材,同时展示了那个年代多维度的抗战记忆。
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研学,让队伍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同时也激励大家在要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勇于担当、接续奋斗。
乡村振兴示范点深研细悟,党建引领下的科技赋能新实践
塔山村:党建引领激活内在动力。在塔山村,学校挂职的驻村第一书记罗尹奇向大家介绍了党建引领下塔山村的发展,创新治理下“积分超市”运行机制、科技赋能下的“智能养殖”,队伍参观了养牛基地的一体化产业链、参观了新时代农村的新样貌,切实感受到塔山村和村民在落实“四抓四强”行动下的显著发展。
周坪村:稻香里的创新基因。在注溪镇周坪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了周坪村水稻种子的创新发展,“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以岑巩县水稻种子研发检测中心、水稻制种初加工中心、贵州兆丰农作物科学研究院落地周坪为契机,推动水稻制种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塔山村和周坪村的实践生动证明,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学员们在田间地头、养殖车间、制种基地等,清晰触摸到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升级、治理优化、价值提升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应用场景,为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找到了精准着力点。
走访调研帮扶一线工作,资源整合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在学习教育期间,学院领导还带队走访慰问了学院挂职岑巩帮扶干部以及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关心大家定点帮扶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就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7月11日晚,学院党委书记于乐带队来到岑巩县农业农村局,看望学院挂职干部张轩华,详细了解挂职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送上学院的慰问,并勉励挂职干部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院高层次人才及科技的力量,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7月12日晚,学院领导还带队看望正在当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师生团队,详细了解了实践队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听取了实践队成员实践的感悟,并勉励实践队员:“乡村振兴注定是一条很长的路,持之以恒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要将课堂所学与田野所需紧密结合,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此次培训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党性教育课堂,更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学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蒲晓蓉教授表示:这次受学院党委委派,我与学院蔡世民、肖逸飞老师到岑巩县围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赋能基础教育、精准教学以及辅助办公等方面开展了3场科普讲座,也有幸与学院的老师一起参加了此次的红色教育活动。这次岑巩县之行,让我看到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果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坚信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科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辅导员李昊坤表示:在此次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走进了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听取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讲述了他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回到家乡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经历。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肩负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努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强国伟业,在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王丽杰副教授表示:"累累丰碑,耿耿丹心"。四天的学习结束了,即便是作为多年老党员的我,心情仍难以平静。我被那些场景震惊着,那毅然纵身一跃的百多名年轻身影,那在共产国际活动中睿智发言的声音,那前赴后继换来的日寇投降,以及那无数次田间地头的制种探索,那夜以继日查阅资料的艰辛…,这一切的一切,勾勒出几代人付出卓绝努力换来的太平盛世,民康物阜。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所有过去的荣辱兴衰,也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笃行不怠。
智研院副研究员王洁磊表示:在困牛山红色遗址,当年革命战士们宁死不降英勇就义的壮举让我心情激荡。在注溪镇周坪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岑巩水稻制种的历程与规划令人振奋。此次培训让我明白,乡村振兴需红色精神指引,更要实干实践。党建引领不是口号,是让每寸土地都记得先烈的牺牲,让每滴汗水都浇灌出希望的模样。在此向电子科技大学扎根基层、帮扶一线的同志们致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