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引领产教融合,匠心育赋能人才振兴 ——自动化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党建成果纪实
图1 自动化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员
党建+联建融合,构筑协同发展“共同体”
支部以“党建+”为纽带,积极搭建校际、部门、支部间多维合作平台,打破壁垒,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共振。深化与巴溪湾小学分校的校际联建,党员教师骨干精心设计并持续开展机器人编程、趣味电路搭建等系列科普活动,累计20余场,惠及师生1000余人次,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与学校科研产业处党支部紧密联建,打造“申报培训+学术交流+信息共享”三位一体科研服务体系,组织专题讲座与党员教师“一对一”申报辅导,显著提升项目质量与申报成功率。与学生党支部建立常态化联建机制,形成“党员教师+班级”精准帮扶网络。通过定期学业辅导、职业规划讲座及个性化指导,有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教师深入了解学情,实现师生双向赋能。
图2 党员师生指导小学生进行机器人编程实践
党建+教育服务,彰显社会责任“先锋队”
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支部将服务社会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技能培训、考试服务、资助育人三大领域积极履行责任。高质量承办“汽车维修工高级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紧贴产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党员技术能手领衔授课(“理论精讲+实操强化”),累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800余人。积极对接企业资源,联合提供实习就业岗位300余个,打通技能提升与就业通道。严谨规范组织全国CAD技能等级考试,与权威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共建考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年服务考生1500人次,通过率持续稳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赢得广泛认可。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帮扶经济困难学生,既解决实际困难,更注重精神激励和学业指导,助力学生自立自强。
图3 师生在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
党建+科技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强引擎”
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支部将“党建+”深度融入科技创新,着力构建“企业实践+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产教融合闭环生态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厦门海为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建立教师企业实践长效机制,年均选派30余名党员骨干教师深入生产一线驻企实践。联合企业将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与联想(北京)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获厦门新能安科技“校企合作卓越奖”。与国机智能科技等共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平台,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方向联合攻关,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深层次拓展。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
图4 与厦门新能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交流会
党建+实践育人,锻造时代工匠“生力军”
支部将“党建+”理念贯穿实践育人全过程,构建“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岗位实习”的立体化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依托学生社区常态化开展“职业启航,初心领航”党员师生志愿服务,为居民提供义务电器维修、科技普及等服务,年均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动手能力。连续多年组织师生党员骨干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农村基层,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0场,开展深度产业调研5项,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方案和智力支持。探索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党员教师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联合开展实习指导和职业规划,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超过60%的毕业生投身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国家与区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图5 党员师生在社区开展义务电器维修服务
奋楫扬帆,续写新篇。自动化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将以迎接党的生日为契机,持续巩固拓展建设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确保建设方向正确;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工作室与“强国行”项目建设,凝练“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特色模式,形成可推广“支部工作法”;紧跟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拓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实践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技能人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