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4日,福州大学赴福清市特教学校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带队老师张健的带领下,深入福清市特教学校开展主题特色课程实践活动。其中,“美育怡情”系列课程涵盖物理实验、传统文化、数学思想、感官启蒙、生物科学等多方面内容,实现了用青春传递美育力量,用实验培育魅力情操,用艺术点亮特殊儿童内心。
以美为光 以筒为镜
以万花筒为媒,让美育之光照进特殊儿童伴乐声引向幻境;细说其“万变不离其宗”的妙趣,感知色彩对称之美,听一段光阴里的发明故事;借图文动画揭秘科学原理,在补全图形、鉴赏AI纹样的游戏中启智;最终亲手制作专属万花筒,绘上心之所向的颜色。这不仅是动手与鉴赏的课堂,更是以美为翼,让每个独特的生命在创造中收获自信与欢喜,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以墨载道 以字传心
以墨韵承千年书法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架起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桥梁。从甲骨文的质朴到楷书的端庄,以笔墨技法亲探,赏经典碑帖。打破传统书法教学中“枯燥临摹”“远离生活”的壁垒。孩子们在笔墨间感受汉字的温度与力量。当稚嫩的笔尖落下第一笔工整的横画,当理解“字如其人”的风骨传承,墨香便成了连接古今的纽带——让千年文化的韵味,在每一次提笔、每一次落墨中,悄然浸润心灵,生根发芽。
以形为韵 以轴为律
“在几何世界中感受对称美学之窗花”课程,让数学与传统艺术碰撞出奇妙火花。从蝴蝶、建筑等对称意象引入,带学生发现“左右重合”的奥秘;再以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为例,玩起“找图形”小游戏,详解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动手剪窗花实践——折纸、绘图、裁剪,跟着教程一步步操作,学生们将几何知识融入指尖创意,让对称之美在彩纸上绽放。最后的作品展示中,每一幅窗花都是独特的美学表达。这堂课,打破学科边界,让学生既懂了数学原理,又品了传统艺术,更在动手间爱上对称之美,实现知识与美育的双重收获。
以眸为窗 以心为虹
“看见·感知·守护”——这堂为特殊儿童定制的感官启蒙课,以科学护眼为核心,为视障、听障及多重障碍儿童打开认知新世界。课程通过跨物种视觉对比来解析人类与10种动物的视觉差异,体验多感官协同游戏,调动孩子们的视觉触觉与嗅觉,除此之外冷门护眼实践破解传统护眼教育的抽象难题。从“照相机暗箱”原理的眼球类比解析,到动物视觉特征连连看;从五级“找不同”挑战,到嗅触代偿训练,孩子们在互动中了解眼睛的功能,更在闭眼感受阳光时惊呼“眼皮是红幕布,太阳在演皮影戏”。无论拥有怎样的眼睛,都能以独特方式定义光明——或触摸光的形状,或捕获光的温度,让认知在体验中深化,让守护在行动中延续。
以壤为师 以食为课
“土壤慕斯杯”课程,让地理与生态知识在趣味中扎根。从生长不良的植物与“土壤剖面挖掘”视频切入,引出土壤垂直分层的奥秘;再结合生活案例,把植物层、表土层等五层结构讲得透彻。其中,核心环节中实践队员用零食模拟实验:抹茶粉作植物层、奥利奥碎混奶油当表土层,层层叠加成“土壤慕斯杯”,学生化身“土壤工程师”亲手操作,在食材对应中牢记分层顺序与特点。互动时探讨土壤生态作用与破坏行为,渗透保护意识。用可触可感的方式打破抽象知识壁垒,锻炼多维度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尝鲜间爱上自然探索。
此次福州大学赴福清市特教学校青年志愿服务队的“美育怡情”系列课程,不仅是一次传递温暖与关爱的暖心行动,更架起了高校与特教学校深度合作的桥梁。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走进特殊教育、了解特殊儿童、服务特殊群体,为融合教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