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助力广州市老年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座谈会,共绘适老化设计新蓝图
近期,由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老人报》承办的广州市老年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座谈会在荔湾区花地街中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党支部萧嘉欣副教授及其带领的包容性设计团队受邀参与,通过科普讲座与互动工作坊,为推动老年人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科普讲座+共创工作坊,老年群体参与热情高涨
活动现场,萧嘉欣副教授以生动案例与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老年居民普及无障碍设计知识。团队精心策划的“共创工作坊”环节,通过‘舒适候车’‘便捷寻车’等主题展板,引导老年居民围绕无障碍设施展开讨论。在互动投票中,固定文字指示牌因清晰易懂、便于识别,成为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团队成员蔡文滔表示,信息无障碍设施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与实际需求,以弥合数字鸿沟,推进适老化改造。
图 1座谈会现场,老年人在讨论无障碍设施建设
老年居民畅谈需求,呼吁“独立通行”无障碍理念
座谈会上,老年居民围绕“安全乘车”“无碍通行”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如何无障碍上下公交”的问题,部分老人建议依托志愿者辅助,但更多居民强调,无障碍设施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独立自主通行”。赵叔等多位老年居民认为,有志愿服务固然佳,但“无障碍”应是能让任何人都可以没有障碍、独立自主地通行和参与社会活动。“无需他人辅助,自己也能顺利通行的,才叫无障碍。”赵叔说。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郑子殷对工作坊的科普形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人人参与建设,个个从中受益”的理念需以全民无障碍意识为基础。
图 2座谈会现场,老年人在讨论无障碍设施建设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学院团队助力适老化改造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朱火云指出,建设无障碍环境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团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实地调研与方案设计,为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专业支持。据《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2025年前将完成全市80%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目前,广州已创建25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市社区便是其中之一。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走访了中市社区及花地街长者饭堂。八旬温叔推着助行器体验无障碍通道后,对社区改造成果赞不绝口:“现在出行方便多了,花地真是变福地了!”中市社区党委书记甄玮琪介绍,社区积极推动适老化改造,辖区内37栋无加装电梯条件的楼宇已实现“爱心扶手”全覆盖,“而社区小公园经重新铺设,活动空间大了,居民需要轮椅或想打球下棋,都可以来中心借器材”。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为后续优化工作提供了宝贵参考。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无障碍设计领域的专业实力,更体现了学院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营造更加包容、友好的城市环境,为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