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师大“党建+文博育人”赋能湾区青少年家国情怀培育新实践 ——以“我的中国心”国旗国歌诞生纪实展为例

2025-07-05 23:28:43 陈春娱 刘翔 刘泽慧 张璐璐

在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国家“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的中国心——国旗国歌诞生纪实展”系列巡展项目(以下简称“巡展项目”)以其鲜明的政治主题、创新的教育形式和显著的育人实效,成为穗港澳地区中小学校园开展国情教育的示范项目。

该项目由广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王志雄副主任策划、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由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广东省展示艺术设计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张俊竹教授团队设计。巡展已成功走进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港澳子弟学校、广州市中黄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朝天小学、广州六中从化校区,并于20249月具有里程碑意义地走进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为面向湾区青少年开展生动、深刻、有效的国情教育提供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党建+”创新样板。

图1 张俊竹教授、王志雄副主任与朝天小学同学们

图1 张俊竹教授、王志雄副主任与朝天小学同学们

一、 项目载体赋能:党建引领国家级主题文博推动湾区教育深度融合

“我的中国心——国旗国歌诞生纪实展”巡展项目,在张俊竹教授及其团队的党建与专业引领下,聚焦国家核心象征的诞生故事这一重大主题,为面向穗港澳中小学生开展沉浸式、具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独特平台。项目定位为团队实践“党建+文博设计+国情育人”的核心载体,深度融入校园德育与文化教育体系。展览以“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为核心目标,融合历史文献展示、多媒体叙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突破传统图片展局限,实现从“单向知识传递”向“历史感知+情感激发+价值内化”的多维教育功能跃升。其“三位一体”定位——国家象征的认知课堂、民族精神的传承阵地、湾区青少年的情感纽带——充分体现了团队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人心回归的政治担当与专业使命,为在多元化背景下深化青少年爱国教育,特别是促进湾区青少年国家认同,提供了高价值、真实性的“党建+育人”实践场域。

二、 创新策展赋能“党建+文博设计”理念引领内容与形式双突破

巡展项目是践行“党建+文博设计”理念的生动成果,在内容规划与形式设计上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

1. “双线叙事”与价值引领(内容规划): 采用“故事线+精神线+价值线”的叙事结构。严谨的“故事线”呈现征集、讨论、确定的史实细节;“精神线”深刻阐释设计者、提案者、创作者及人民大众的情感信念;“价值线”则紧扣“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一核心主线。通过数字化复原场景、珍贵手稿影印件展示、口述历史视频及象征民族精神的视觉元素,强化精神感召。

2. “两观三性”展陈设计范式落地: 展览设计由张俊竹教授团队倾力打造,注重党性原则与教育实效结合,成功应用其创新提出的展陈设计“两观三性”(整体观、主题观;教育性、符号性、交互性)核心理念。整体观确保空间布局和谐统一、叙事流畅;主题观聚焦国旗国歌作为国家象征的神圣性及其背后党的领导和人民意志;教育性是设计根本出发点;符号性运用普世、直观的视觉语言传达深层意涵;交互性则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如触摸屏查询档案、聆听不同历史版本国歌录音、国旗国徽知识问答闯关)充分调动青少年多感官参与。这种设计的核心在于强化情境代入感(让青少年置身历史现场)和参与互动性,成功打造了具有高度感染力和记忆点的“动态育人空间”,是提升国情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典范。

图2 展示内容

图2 展示内容

三、 核心技术赋能“党建+育人+产学研”全链条融合创新实践

本项目作为全国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团队的重点工作,其核心价值与创新意义在于成功构建了“党建引领、展览驱动、全流程育人”的融合模式,形成“历史叙事+情感体验+价值内化+实践反哺”的育人闭环。

1. 党建深度引领育人流程: 指导主办方和学校将巡展深度嵌入相关课程(历史、德育、国情教育、艺术),形成“展前导学-展中研学-展后践学”标准化流程:展前由党员教师或团队成员进行背景知识导入与价值引导;观展中结合党员、学生讲解员导览及探究式学习任务单;观展后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演讲、艺术创作等形式深化理解与感悟,实现“展览现场即移动思政课堂,学习任务即价值自我构建”。

2. 创新“情境导学”与“湾区同心”模式: 突破传统讲授,在“情境化”设计基础上,由党员教师、团队成员或培训后的学生讲解员在展览情境中进行引导式教学。在港澳子弟学校及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特别设计穗港澳学生混合编组、共同完成观展任务并在分享环节交流感受的环节。

3. 巡展“走进香港”的战略意义与深化认同: 巡展进入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具有重大示范意义。该校作为香港重要的爱国爱港教育阵地,其师生对国家象征的认同具有广泛影响力。展览的成功落地,是在团队专业支撑和党建理念引领下,内地与香港教育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展示港澳同胞的历史贡献及回归后国旗国歌在港澳的神圣地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一国”之本。其在香港校园的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了该模式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增强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为香港国情教育提供了由国家级党建团队和专业力量支撑的“内地-香港”协作样板。

图3 香港陈吕重德纪念学校巡展现场

图3 香港陈吕重德纪念学校巡展现场

图4 香港陈吕重德纪念学校学生观展

图4 香港陈吕重德纪念学校学生观展

四、 育人成效

“我的中国心”巡展在穗港澳校园,特别是走进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港澳子弟学校、广州市中黄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朝天小学、广州六中从化校区以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全国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团队引领下“党建+文博育人”模式的示范作用。

1. 卓越育人实效: 学生们通过珍贵史实、沉浸体验和深度互动,对国旗国歌的诞生历程、深刻内涵及神圣意义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切认知,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在港澳子弟学生及香港学生群体中,效果尤为突出,成为“三全育人”的生动实践。

2. 积极社会反响与专业影响: 巡展受到学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创新的“党建引领、历史+情感叙事、‘两观三性’展教设计”模式,为全国中小学、特别是大湾区学校开展生动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提供了新范式。

3. 典型模式价值与全国示范意义: 本项目成功验证了“全国样板党建引领、国家主题、精品文博、校园深耕、情感价值并重、湾区特色”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高度可复制性。该模式将国家象征的历史纪实深度耦合校园德育实践,并在香港校园成功落地,不仅是一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的文化工程,更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特殊背景下,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坚定国家认同的新时代青少年的创新路径。其成功经验,特别是在促进内地与港澳教育协作、深化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方面的实践,为全国,尤其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及“一国两制”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极具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穗港澳经验”和“党建+文博育人”全国样板支部建设典型案例。

结语“我的中国心——国旗国歌诞生纪实展”系列巡展深入穗港澳中小学校园,是广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并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强国行”团队及张俊竹教授团队党建引领和专业设计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创新之举。项目以国家象征的诞生故事为鲜活教材,以“党建+文博设计+国情育人”为驱动内核,成功探索出依托精品文化项目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认同培育的有效路径。巡展走进前述多所学校,特别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地走进香港校园,生动展现了在国家级党建和“双带头人”团队引领下,通过精心策划与专业设计,使爱国主义的种子在湾区青少年,尤其是香港青少年心中深深植根、茁壮成长。这一实践深刻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托全国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的专业与政治优势,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专业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用真实的历史打动人,用深沉的情感感染人,用创新的“两观三性”设计吸引人,能够有效赋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心系祖国的时代新人贡献坚实的基层党建力量、专业智慧和教育方案。其作为由权威党建力量和专业团队共同塑造的“党建+”融合创新典型案例,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重大示范价值。

责任编辑:刘泽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广师大“党建+文博育人”赋能湾区青少年家国情怀培育新实践 ——以“我的中国心”国旗国歌诞生纪实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