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师大“党建+文博设计”项目驱动育人新实践 ——以展教演一体的兰翠钟公祠活化设计为例

2025-10-20 14:43:26 陈春娱 刘泽慧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下称“支部”)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始终以破解党建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难题为核心使命。在服务国家文化传承战略的实践中,支部创新打造“党建+文博设计”育人模式,以文保单位兰翠钟公祠活化设计项目为载体,将百年宗祠转型为“展、教、演”一体的社区美育中心,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文博活化、赋能人才培养的示范路径。

一、项目载体:文保活化赋能“党建+美育”深度融合

兰翠钟公祠位于火村花厅坊南荔街68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清道光年间)作为岭南传统宗祠建筑的代表,其活化项目被支部定位为“传统文化转译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在党支部书记张俊竹教授的带领下,支部将项目深度融入展教演一体的设计理念,通过空间织补、功能嵌入、技术隐形三大策略:

            · 严守文保红线:保留人字火山墙、龙船脊、木石雕饰等核心文物要素,新增展墙、展柜采用独立支撑体系,实现“零触碰”历史本体;

图片13

· 功能创新植入:前厅设书画广彩展区,中厅改造为可升降天井舞台,后厅转换为曲艺排练空间,构建“静态展示+动态教学+活态展演”三维场景;

· 技术隐形保障:空调管道隐匿于展板、电力系统明敷镀锌钢管,新增轻钢框架天顶,践行“可逆性改造”原则。
项目将祠堂从封闭空间转变为开放的“校社联动”美育书院,成为党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标志性载体。

图片14

二、创新设计:“党建+文博设计”理念的落地实践

1. 空间叙事中的文化传承项目首创 “古今对话”设计范式

· 展教融合区:享堂青砖墙设开放式展柜,搭配数字屏幕动态呈现广彩、粤剧等非遗技艺,无紫外线LED照明兼顾文物安全与教学需求;

· 动态演艺区:中庭天井铺设可拆卸大理石地台,满足舞蹈训练与小型演出,保留石雕柱础强化历史锚点;

· 文化仪式角:神龛区通过折叠屏风与升降投影幕,实现传统祭仪与现代展演的时空叠合。

图片15

图片16

2. “三性一体”设计哲学

由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张俊竹教授提出 “在地性、交互性、传承性” 核心设计理念:

· 在地性:尊重原有中轴对称格局,提取岭南建筑符号(如镬耳山墙轮廓)融入空间组织;

· 交互性:配置可移动教学一体机、书画桌椅(满足430课堂等需求),支持书法、粤剧身段等互动教学;

· 传承性:以“社区书院”功能激活祠堂“教化育人”的原生基因,实现文化血脉的当代表达。

图片17

三、核心突破:党建引领下的全链条育人创新

1. 项目驱动实战教学

支部主导“设计工坊”育人模式:

· 田野课堂:党员教师带队实地测绘建筑形制、解码装饰纹样与文化内涵,深化学生对岭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与宗祠文化的理解;

· 真题实做:学生分组承担展陈系统设计、可逆结构方案(如独立支撑展架、天井钢架玻璃顶)、专业照明模拟等课程任务,方案直接应用于项目;

· 驻场实践:在施工关键节点,师生参与现场协调,学习文保工程特殊工艺规范与技术要点,掌握“最小干预、可逆性”原则的实践应用。

2. 党性教育与专业淬炼融合

· 文化传承使命教育:结合项目,组织学生研讨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创新的辩证关系,理解作为设计工作者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责任担当;

· 社区服务导向:项目设计始终围绕“服务社区美育”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如何赋能公共文化空间,提升社会服务意识。

3. 成果反哺教学与行业参考

项目全过程积累的设计方案、技术解决方案(如独立支撑系统、隐形设施处理)转化为宝贵的教学案例库,直接反哺《展示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课程教学。项目所践行的 “保护优先、功能嵌入、技术隐形”活化策略 以及 “在地性、交互性、传承性”设计理念,为同类文保建筑的活态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四、样板成效:探索传统文化活化的育人路径与模式价值

1. 育人模式创新:成功构建了以国家级样板支部引领、真实文保项目驱动、全流程实战浸润为特色的育人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文保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观念。

2. 设计理念推广:项目提出的 “三性一体”(在地性、交互性、传承性)设计哲学 和 “展教演一体”功能模式,为探索传统建筑在当代社区中的可持续活化利用提供了创新范式。

3. 社会功能实现:将兰翠钟公祠成功转型为集展览展示、美育教学(如书法、绘画、广彩、粤剧)、动态展演(曲艺排练、小型演出)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枢纽,实现了文物建筑从历史遗存向活力文化场所的蜕变,服务周边学校与社区文化需求。

4. 党建业务深融示范:项目成为支部破解“两张皮”难题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专业优势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在重大项目中锻造人才队伍的能力,为高校“党建+专业”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广师大美术学院教工第二支部以兰翠钟公祠活化项目为基点,将党建势能转化为文博创新的动能。项目不仅守护了岭南建筑的文脉基因,更通过“做真项目、真做项目”的实践,培养了一批兼具文化使命感、专业硬实力和工匠精神的设计后备力量,生动诠释了高校党组织在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育人根本任务中的核心作用。

责任编辑:张俊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兰翠钟公祠化项目被支部定位为“传统文化转译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支部将项目深度融入“展教演”一体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