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入户传政策,盛会偶遇暖怀集——“红色号角”宣讲团开展广东省2025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

2025-08-17 18:17:27 黄家杰

为将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的惠民春风送入千家万户,7月15日,“红色号角”宣讲团深入肇庆市怀集县甘洒镇的大街小巷。队员们不惧酷暑,兵分多路,活跃在街头巷尾设置咨询点,她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走村入户开展精准走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为当地村民解读政策要点、申请流程及条件,面对面解答疑惑,确保不让一个学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打通政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学子圆梦未来。

一、烈日下的坚持:街头巷尾的政策传递

正午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空气仿佛被点燃,连风都带着灼人的热气。“红色号角”宣讲团的队员们却迎着热浪,在集镇的路边、市场的角落分发宣传手册,红色的宣讲旗帜在烈日下猎猎作响。

屏幕截图 2025-08-17 180209

屏幕截图 2025-08-17 180241

她们主动走向过往的行人,无论是匆忙赶路的村民,还是在树荫下歇脚的老人,都耐心递上政策手册,用清晰的话语讲解着助学贷款、助学金等国家资助政策的细节。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贴在背上带来黏腻的不适,队员们却只是随手擦去汗珠,继续投入到宣讲中。

640 (4)

她们的声音因长时间讲解而略带沙哑,却始终保持着热情——因为她们知道,每一次开口,都是在为有需要的人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政策的暖意触手可及。

二、入户走访的耐心:跨越阻碍的真诚沟通

告别街头的喧嚣,队员们深入村落内部,敲响一户户农家的门扉。入户调研的过程并非坦途,语言的隔阂是第一道难关,不少年长的村民只懂方言,难以理解普通话讲解的政策内容,还有部分村民对陌生人的到来抱有天然的警惕,常常隔着门婉拒,或是简单应答后便不愿多言。

640 (5)

面对这些困难,队员们没有气馁。身为怀集本地人的罗静茹同学成为团队的“桥梁”。她熟稔地用方言将政策条款转化为村民们听得懂的家常话,用乡音消解陌生感,向乡亲们解释宣讲的来意。在她的耐心沟通下,村民们渐渐卸下防备,开始认真听队员们讲解国家资助政策,原本紧闭的沟通之门,在真诚与乡音的交融中缓缓开启,让资助政策的细节得以清晰地传入每个家庭。

屏幕截图 2025-08-17 180306

屏幕截图 2025-08-17 180328

三、共振的暖意:与奖教助学盛会的“双向呼应”

穿行在集镇的街巷中,两块显眼的宣传广告牌让队员们驻足,“举全镇之力办好奖教助学盛会,捐资助学,功德无量,您的一份爱心必将成为激励家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动力!”烫金的字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团跳动的火焰,瞬间点燃了队员们心中的热望。

640 (6)

原来,镇上正紧锣密鼓筹备着奖教助学表彰大会,这恰是地方力量与国家资助政策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国家政策为求学之路筑牢“保障网”,社会爱心为教育事业注入“强心剂”,二者交织成守护梦想的温暖防线。这是一份本土实践的鲜活案例,同时也印证了:国家的关怀从不会缺席,家乡的温暖也始终都在,两股力量正携手托举起孩子们的求学梦。

640 (7)

四、出租车上的偶遇:政策与奋斗的温暖共鸣

一次往返村落的途中,队员们乘坐的出租车成了政策宣讲的“移动课堂”。刚上车,她们便借着闲聊的契机,向司机师傅说起了国家资助政策,希望这份关怀能传递给更多人。    

640 (8)

司机师傅听着讲解,忽然笑着接过了话头。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如今经营着水产业和一家小公司,跑滴滴是忙碌之余的副业,日子过得踏实而充实。今年夏季怀集遭遇洪涝灾害,他的水产养殖场被淹没,损失惨重,国家第一时间送来的临时困难补助,帮他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640 (9)

他的话里藏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国家资助政策的关怀,既托举着奋斗者的底气,也守护着追梦者的翅膀。这场偶然的宣讲,让队员们更加坚信,国家资助政策的普及,正是为了让每个奋斗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让这份关怀真正延伸到怀集的每一个角落。

当暮色为怀集披上轻纱,队员们结束了一天的宣讲。她们的脚步或许疲惫,但心中却满是充实——因为她们知道,自己播下的政策种子,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希望的花。


责任编辑:段媛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将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的惠民春风送入千家万户,7月15日,“红色号角”宣讲团深入肇庆市怀集县甘洒镇的大街小巷进行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