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帐篷里的“政策驿站”
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相遇

炎炎夏日,一顶蓝色帐篷悄然立在甘洒镇人民政府门口一角,“红色号角”宣讲团的“资助政策驿站”正式开张。

队员们提前整理好资料,将资助拼图、案例手册摆放整齐。烈日酷暑下,宣讲活动尚未开始,队员们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但她们的目光充满期待——要将政策的温暖传递出去。
队员杨嘉媛和覃棋莹是“驿站”里最活跃的身影,她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资助拼图、真实的案例故事和趣味问答。


通过色彩鲜艳和有趣的拼图吸引了周围小朋友们,他们围在桌前七手八脚地拼搭,在欢声笑语中,“上学有帮助”的种子在此悄悄埋下;队员们俯下身,笔尖随着问卷上的问题轻轻滑动,遇到学生蹙眉的地方,便放慢语速细细用通俗的语言解释。
阳光透过帐篷缝隙落在问卷上,也落在队员们专注的侧脸,每一个勾画、每一句叮嘱,都藏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认真。


面对中高年级和大学生,刘雨璇老师用温和又专业的语调,拆解升学资助的复杂条款,把“晦涩条文”变成“逐梦阶梯”;碰上对政策疑惑不解的家长,她从学费压力聊到政策帮扶,将国家资助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个人,让教育的希望,在答疑的字里行间悄然生长。
云端直播间的“政策速递”
让温暖跨越屏幕传递

在“资助政策驿站”热闹开展的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宣讲也在同步进行。
红色号角宣讲团的朱薇润和罗静茹两位队员,化身抖音、小红书平台的“政策讲解员”,开启了“政策掌上通”直播活动,实现多平台宣讲,为广大对国家资助政策感兴趣的网友搭建起了解资助政策的云端桥梁。

镜头前,两位主播以清晰易懂的语言、生动贴切的实例,轻快节奏地拆解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流程、国家奖助学金申请条件与资助标准等学子家庭关心的热点问题。


据统计,本次直播总时长127分钟,吸引了621人观看,点赞人数更是突破2万。每一个点赞,都是对宣讲内容的认可;每一次停留,都承载着对教育帮扶的期待。

此次三下乡宣讲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更帮助了困难地区的学子坚定了奋发图强、努力读书的信念。
“红色号角”宣讲团的脚步不会停歇,她们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把政策的温暖送到更多需要的地方,让资助政策如同灯塔,照亮每一个学子的求学之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