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D打印技术邂逅“红船精神”,一场兼具“科技质感”与“红色温度”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蓬勃开展。2025年6月11日,该支部于实训室210精心策划“三维筑红船,匠心致初心”特色活动,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红色感悟转化为数字模型,再经3D打印让红船意象从虚拟设计变为实体呈现。在科技光影与匠心实践的交织中,红色信仰以创新形式焕发时代生机,吸引全院学生党员以饱满热情投身其中。

活动伊始,全体党员共同观看专题学习视频。视频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与政策深度解读,让党员们深刻领会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与核心要义,在思想深处筑牢了廉洁自律的防线,为后续实践活动夯实了政治理论根基。
随后,学生党员梁宇森以“红船映初心”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宣讲。他娓娓道来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红船上胜利闭幕的历史细节,深入阐释了“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当讲到“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的历史时刻,党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建党历程中,深刻感悟到信仰的力量,进一步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在红色精神的浸润下,张志鹏老师带来了“科技赋能未来”主题讲座。他从3D打印技术的起源讲起,系统梳理了其从概念雏形到产业应用的发展脉络。通过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医疗仿生器官打印等前沿案例,生动展现了这项技术如何推动制造业变革。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让党员们直观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认知视野在前沿科技图景中不断拓展。

理论学习结束后,实践环节的3D打印红船笔筒制作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党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启创作之旅。他们用建模软件精心勾勒红船轮廓的线条弧度,反复调试打印温度、填充密度等参数,实时监测打印过程中材料的层层堆叠。当数字模型在打印机的光影中逐渐具象化,科技与匠心碰撞出独特的艺术火花。红船笔筒上的立体浮雕、“红船精神”的篆刻字样在打印笔尖跃然成型,实现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交融。这些红船笔筒不仅展现了科技的魅力,更成为党员们心中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

创作过程中,党员们打破组别界限,形成了“技术攻关共同体”。有人分享在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技巧,有人交流调试设备的心得。面对支撑结构设计等技术难点,大家围在工作台前热烈讨论,将“红船精神”中的“敢为人先”转化为反复试验的实践智慧。当首件笔筒成功脱模时,掌声中传递的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喜悦,更是团队协作精神在创新实践中的具象化呈现。
这些凝结着党员智慧的红船笔筒,最终成为连接初心与未来的桥梁。它们将被送往矮岭支教点,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红色教具”。党员们期待着,当孩子们触摸到3D打印的精密纹路时,既能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又能在红船图案的熏陶中埋下红色基因的种子。愿这些会“说话”的笔筒,如灯塔般照亮孩子们的求知路,激励他们以科技为翼、以信仰为帆,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智能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周丹琪总结时指出,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创新采用“党建 + 科技”模式,成功搭建起立体化红色教育实践场域。通过将3D打印等前沿技术融入组织生活,不仅让党员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红船精神”的理解,更探索出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融合的新路径。而支教捐赠环节,则让党建成果走出校园,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了党员的奉献本色,真正实现了红色精神传承、科技创新实践与社会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

展望未来,该支部将继续深耕“党建+科技”特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更多元的技术载体与更鲜活的实践形式,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同频共振,为培育兼具科技素养与红色情怀的新时代建设者构筑坚实的组织育人平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