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国家是在自我封闭中走向伟大的,新中国如今瞩目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在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12周年之际,在“2035教育强国建设”规划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号召下,河北工业大学校级学生组织第一党支部、大学生党建引领中心开展“丝路精神传薪火·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促共融”主题党日活动。

党支部秉承学校“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工学并举”办学特色,立足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下,借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教育管理深厚经验,邀请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成为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党支部采用学习研讨、实践探索、文化交融等多元形式,将青年大学生党建引领活动与开拓国际视野相结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与文化传播相结合,打造了一场党建引领、中外共融、专业赋能的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工科青年在国际合作中的责任与担当,致力于引领青年大学生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世界、引进技术、拓展合作、融入全球体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沉浸式仪式:聚焦“党建+国际合作”,点燃丝路初心火种
活动伊始,校级学生组织第一党支部成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学和大学生党建引领中心全体同学参与观摩,党员同志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在铮铮誓言中筑牢信仰之基。随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员代表与国际学生代表携手点燃“丝路精神传承”火炬,象征着丝路精神的薪火相传,更传递出“党建引领国际合作、共促丝路发展”的初心火种,让中外青年大学生在沉浸式仪式中深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


(二)实践性分享:突出“党建+工程实践”,传递共融发展力量
党支部学生代表分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实践故事,内容详实又生动有趣地讲解东南亚国家桥梁建设的技术攻坚、中亚国家能源项目的文化适配等工程实践案例,通过工科专业技术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求深度结合,展现工程实践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中的硬核价值。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代表以双语形式(中文+合作院校国家语言)分享跨文化学习与实践感悟,从青年视角诠释中外教育融合与国际工程合作的共融路径,为活动注入青春活力与国际视角。

(三)创新性创作:强化“党建+文化传播”,共筑丝路文化地图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学和校级学生组织第一党支部全体同学手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图,重点标注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国家,标注同学们所学专业参与的国际工程,并且以双语阐述项目的技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同学标注了参与的巴基斯坦某公路项目,既讲解了桥梁设计的力学创新,又分享了项目中中国施工标准与当地文化习俗的融合故事。计算机专业学生则展示了为东南亚某国开发的智能交通系统,阐释了技术输出背后的“中国方案”与“丝路智慧”。不仅强化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国际参与感与专业使命感,更以大学生工程实践视角讲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国故事,实现了党建引领、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播的多重价值。

特色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国际合作”为纽带,以“工程实践”为载体,以“丝路精神”为内核,将政治引领、专业实践、国际交流、文化传播有机融合。活动参与面广,涵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学及国际同学、校级学生组织第一党支部和大学生党建引领中心全体同学;活动形式创新,点燃火炬仪式、双语分享、手绘地图等环节兼具仪式感与互动性;活动成效显著,既深化了青年大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又激发了在国际合作中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对外开放”大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