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英雄血脉 ——专访抗日英雄李殿冰后人

发布时间:2025-07-21 10:13:01

 为深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思政课教学部“薪火守常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于7月13日赴河北省曲阳县尖地角村,专访抗日英雄李殿冰的孙子李孟章、孙女李慧贤,重温“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李殿冰的英勇事迹,为青年大学生上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图片1

 李殿冰(1913—1982)是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也是“麻雀战”的创始人,1913年生,河北曲阳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矢志革命,对党忠诚,他常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掉脑袋也不怕。”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荣立大功3次。

 寻访英雄后人,聆听红色故事。尖地角村,这里既是李殿冰的出生地,也是他战斗过的地方。团队成员的到来,受到李孟章老人的热情招待,他带领我们一边参观李殿冰故居,一边向我们讲述他爷爷的故事。1938年李殿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目睹日寇暴行,组织乡亲们成立游击队,借助当地复杂的地形,采用麻雀战与日军周旋。在反“扫荡”作战的3个多月时间,李殿冰率领民兵游击队作战27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67人,这位30岁的年轻人成为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战斗英雄。李殿冰不仅是战斗英雄,还是“劳动英雄”,在作战间隙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生产。此外,李殿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及家属,从不居功自傲。老人家不允许儿子去当工人,即便儿子已经填表进厂了,也要求必须放弃工作,回到农村务农、尽孝;不允许看他的面子推荐孙子上大学,不得已孙子最后做了一名煤矿工人等等。通过聆听,同学们对老英雄的机智勇敢、高风亮节有了更加形象化、立体化的认知,也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片2

图片3 

 脚踏战斗足迹,感悟信仰力量。故居里留存着许多见证历史的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李殿冰常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掉脑袋也不怕。”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之情走进故居,在老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故居各个展室。照片中陈旧的步枪、朴素的衣物、泛黄的证书,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李殿冰当年带领民兵机智勇敢运用“麻雀战”英勇抗击日伪军的英勇事迹。成员们看着展陈的资料,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精神。“站在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我们更加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宣讲团成员冯亦菲同学感慨道。

 致敬缅怀英雄,精神薪火相传。英雄是先进价值观的载体,是国家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团队指导教师谈到:“英雄的后人就是活的史料库。我们要把这种‘人民战争’的智慧和爱国情怀传递给更多青年。”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我们一定要广泛宣讲李殿冰同志的英雄事迹,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访谈结束后,团队将会整理口述资料,通过微视频、宣讲等形式向师生传播李殿冰的英雄事迹,让英雄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图片5

                                        (前排左一李慧贤,左三是李殿冰,后排左二是李孟章)

图片6

                                                   (前排左二是李孟章,后排左二李慧贤)

 此次寻访英雄后人是“寻星炬火”实践项目的重要一环,也是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通过口述历史、实物探访等形式,有利于推动红色文化从“书本”走进“生活”,激励我们青年学子以英雄精神为灯塔,勇担时代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魏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英雄血脉 ——专访抗日英雄李殿冰后人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