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浅析

2020-08-21 22:03:33 宋丽敏

在探讨历史科学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哲学认为,人的解放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诉求,也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运动,它是一种历史性的现实社会运动,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于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类解放规律的探求必须把研究对象转向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而不能像历史唯心主义那样停留在概念、范畴、自我意识以及绝对理念等等的逻辑运演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历史进程必须采取历史生成的视野,不能像费尔巴哈那样停留在感性直观的经验层面。马克思哲学特别强调,那种远离社会现实的“哲学批判”对改变世界是不能发生任何实质性影响的,而真正探求人的自由与解放问题,就需要在科学分析社会内在矛盾,特别是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依靠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来加以完成,换言之,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而寻求人的真正解放的路径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完成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奠基,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真正奠基的重要标志,就在于马克思哲学首先确立了实践基础之上的人的社会历史生成的分析范式,这种科学方法的系统表达,是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意识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这种历史唯心主义思维范式的超越来加以完成的。

具体而言,实现从价值诉求和伦理批判为中心转向现实实践和历史生成相结合的分析范式的转换,这是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求趋向成熟的标志,这种认识上的跨越式转变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时期完成的,其显著标志便是对宗教史观和意识哲学的颠覆的同时实现实践与历史生成分析方法的确立。马克思哲学在这一时期逐渐把此前那种人道主义批判、形而上学追问以及“应然”的价值预设思维范式转向现实的历史生成分析范式,为此后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更加深入的揭示分析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前提。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观革命肇始于把理论研究对象从宗教史和自我意识的历史拉回到社会的现实发展过程,以历史生成的视野剖析人类现实历史的基础和规律,进而在对历史规律的分析方法和人类解放的路径探求上摆脱了观念决定论的思维范式和人道的抽象原则,突出了实践的基础意义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明确了对人类历史规律的探求不应仅仅局限在思想领域,而应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的历史过程。同时,通过明确历史生成视野和历史生成分析方法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求中的积极意义,避免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为代表的另一种形式的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种世界观没有前提是绝对不行的,它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因而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观。这一道路已在‘德法年鉴’中,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了。但当时由于这一切还是用哲学词句来表达的”。按照马克思自己的说法,他的世界观经历了一个发展和飞跃,这一飞跃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完成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生成分析方法的形成,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精神哲学以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进而言之,马克思和恩格斯新世界观的系统表达,是通过超越青年黑格尔派精神哲学和思辨哲学的非现实性,以及陷入历史观上唯心主义窠臼的人本主义哲学中的非“历史”感之局限来实现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青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的这种依赖关系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在这些新出现的批判家中甚至没有一个人试图对黑格尔体系进行全面的批判,尽管他们每一个人都断言自己已超越黑格尔哲学。他们和黑格尔的论战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论战,只局限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抓住黑格尔体系的某一方面,用它来反对整个体系,也反对别人所抓住的那些方面。起初他们还是抓住纯粹的、未加伪造的黑格尔的范畴,如‘实体’和‘自我意识’,但是后来却用一些比较世俗的名称如‘类’、‘唯一者’、‘人’等等,使这些范畴世俗化”[24]。正是因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以及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对于这种远离活生生的实际生活,停留在抽象的概念、范畴领域的哲学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才说,“德国的批判,直到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他们对人的解放的探求也只能停留在精神领域并诉诸其中思想关系的改变来完成。

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意识形态家们尽管满口讲的都是所谓“使世界震撼的”词句,因为他们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这些词句,但只是为反对词句而斗争,所以他们是最大的保守派,既然他们仅仅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26]。因而青年黑格尔派也只能合乎逻辑地向人们提出一种道德要求,要用这一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识,从而消除束缚他们的限制。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东西,也就是说,借助于另外的解释来承认它。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种哲学批判所能达到的唯一结果,是从宗教史上对基督教作一些说明,而且还是片面的说明。至于他们的全部其他论断,只不过是进一步修饰他们的一种要求:想用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说明作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发现。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种远离社会现实的“哲学批判”,对改变世界是不能发生任何实质性影响的,“如果他们把哲学、神学、实体和其余一切废物都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如果他们把‘人’从这些词句的统治下——而人从来没有隶属过这些词句——解放出来,那么‘人’的‘解放’也并没有前进一步”[27],而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手段才能实现人的真正的解放。


责任编辑:程宝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基础纲要教研室党支部教师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经典著作经验交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